金安区
20.6万亩小麦喜获丰收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讯(崔昊)时下,正值小麦收割的季节。从5月下旬开始,金安区开始进入小麦的收割期。目前,金安区20.6万亩小麦全面进入收割的高峰期,单产约350公斤,预计6月上旬可以收割完毕。 5月30日下午,在中店乡杨氏祠村,麦田里一片金黄,近500亩的小麦喜获丰收。数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天空中,无人机飞梭穿行播撒稻种;水渠里,灌溉稻田的用水早已“蓄势待发”。这种农业生产中的“水陆空”式的生产方式得益于全程农业机械化和完善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据杨氏祠村党支部书记鲁丁如介绍,目前该村的种植模式是稻麦两季轮作种植,在小麦收割前通过无人机把稻种播进麦田,然后再收割小麦,继而灌溉成水田,开始水稻种植。“无人机播种、农机收割,现在我们全程机械化作业,省工一半以上。今年小麦生产经营性收入大概在20万元,水稻预计可以达到30万元!”鲁丁如说。 杨氏祠村位于六安南郊,以农业发展为主,是金安区南方乡镇中为数不多有既平整又连片的农业耕地的村落,这为农业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以前,我们村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大户。今年,我带大家一起干,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群农民,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路!”鲁丁如说。 这种变“别人带着干”到“自己创新干”的模式让杨氏祠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这也是中店乡在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举措之一。中店乡副乡长王郑介绍:“我们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具体说来,一是加大组织引领,选优配强村干部,同时提高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带到周边县域或省外学习项目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技术。二是拓展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带动作用,由别人带我们干变成我们自己干。三是支持和鼓励各个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中抱团取暖,融合各自的优势生产要素,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