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小记者园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蝶  变

小记者 王楚涵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4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慕名来到大湾村。虽细雨绵绵,却丝毫挡不住我们追寻“蝶变”的脚步。
  一下车,我就被这里纯净而自然的美景吸引住了:雨后的大湾村,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灵气秀美,男女老少有说有笑,淳朴而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村民脸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模样。我开心地拿着妈妈的手机不停取景拍照留念。
  看着这里的美景,我不禁心生疑惑:不是说大湾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吗?怎么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呢?带着诸多疑问,我们走到一个正在河边钓鱼的爷爷面前攀谈起来。
  从那位爷爷的口中,我们得知过去的大湾村山路颠簸、坑洼,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道路泥泞,房前屋后垃圾乱扔、还有污水,环境很差,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们大都住在破旧不堪的土坯房中,其中不少已经是危房。特别是陈泽申家,本就家徒四壁,儿子妻子相继离世,更是雪上加霜,他只能和孙子相依为命。为了所谓的“转运”,他甚至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改了家里的大门朝向。很显然,这样的“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幸福遥不可及。
  走进新时代,大湾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习爷爷一路奔波,来到这里走访村民,和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给大湾村的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的希望。
  跟随着那位爷爷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错落有致的幢幢小楼。原来为了解决村民们的住房问题,村里集中规划建设了安置点,让6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到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的新房里。
  不仅如此,大湾村干部群众还积极带动贫困户们依托青山绿水,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和旅游产业,增加他们的干劲。连穷了大半辈子的陈泽申通过养羊、炒茶等,现在也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了很大的保障。而他的孙子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找到工作。
  听完爷爷的述说,我不禁感叹,大湾村的故事是国家脱贫攻坚千千万万个故事的缩影。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民们从昔日的茅草屋到如今的家家户户住洋房“破茧成蝶”般的变化,真让人难以相信。
  临别时,爷爷说:“我们这里好山好水好生活,欢迎你们常来玩哦。”我们愉快地答应了。
         指导老师 江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