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淮畔新气象 业兴生活美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19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兴远

  这两年,霍邱县城西湖乡新河村贫困户朱德友老汉喜事接二连三。几年前,朱德友与老伴身体不好,年过七旬的他患脑血栓,老伴也年高体弱,不能干重活,3亩承包地,种的小麦、水稻收入低,生活难以维持,还欠下一笔债。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朱德友治好了病,又以1000元/亩年租金的标准把耕地流转到企业,他到企业务工,年收入2万元左右,不仅偿还了外债,还筹资10万多元,兴建了两层楼房。如今,脱贫后的朱德友在村支两委帮助下,在村办瓜蒌基地务工,年收入3万元左右。朱德友逢人便夸党的政策好!
  据新河村扶贫专干戈杰磊介绍,与朱德友一样在村办瓜篓基地已脱贫的务工贫困户11人,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该乡党委副书记陈大伟说,瓜篓全身都是宝,一次投入,5年受益。第一年,通常每亩可收瓜篓籽150公斤左右,以后亩产逐年按25公斤递增,5年后,瓜篓根可入中药出售,每亩收入5000元以上。
  企业兴旺,人心不慌。在城西湖乡,不少像朱德友一样脱了贫的贫困户,依靠逐步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许庆友、蔡婷婷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
  城西湖乡地处淮河中游南岸,为沿淮行蓄洪区,水来成湖、水去成滩,易涝易灾,灾害频发,是霍邱县有名的贫困乡镇之一。全乡下辖15个行政村,254个村民小组,63815人,耕地面积61770亩,低洼水面有7.8万亩。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7户6038人,主要分布于望淮、望湖、碉楼、陈嘴、东岭、老滩等村。以前,全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多数是空白村,村支两委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带动示范作用。近年来,城西湖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联帮工程”为抓手,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上率下,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优化营商环境,走出了一条“化水害为水利,变对抗为适应”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子。大力培养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协调土地流转,全乡共有50亩以上大户45家,100亩以上大户35家,500亩以上大户13家,1000亩以上大户6家,万亩以上大户1家,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101家。在地势低洼、易受涝灾的土地发展稻虾养殖、莲藕种植,增加农业产值。全乡共发展稻虾养殖2.2万亩,芡实种植0.2万亩,莲藕种植2.1万亩,目前已建成芡实仓储、加工、销售基地1个,莲藕仓储、藕片加工基地各1个,莲藕深加工项目正在筹备建设中。
  在城西湖乡,贫困群众上班拿工资成为职业农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地处城西湖乡陈嘴村境内的霍邱县明月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的三个育种大棚内,春意盎然。该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陆艳、门月芳在这里务工,每年收入2万元以上。2018年9月,村支两委积极争取80万元肥东援建项目资金和5万元县财政项目资金,并成功引进了城关镇五星种苗经营部150万元资金,联手共建了面积达80亩的陈嘴村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该项目包括建设蔬菜钢构生产大棚110个和3个智能温控育苗大棚,以西瓜育苗、西瓜种植和时令蔬菜生产为主。该基地2019年与农户签订购苗协议近200份,种植西瓜和哈密瓜70亩,育苗200万余株,均价0.8元/株,产品顺利外销到周边地区,村集体从基地每年可获得收入5.95万元。目前,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3个,其中望湖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在10-30万元的5个,集体经济收入逾10万元村达80%以上。同时,带动了本地村民就近就业4300人,其中贫困户66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3个,就业173个。
  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2014年以来,城西湖乡共投入2193万元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清理陈年垃圾2950吨,拆除废弃圈舍、旱厕、危旧房屋4050处;道路绿化31.6公里,亮化19.5公里,实现生活垃圾日清月运全覆盖,为淮河生态环境保护竖起了坚固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