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 平
皖西日报
作者:刘俊林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俊林
“摆平”一词我没有翻阅过词海,似与官样文章中的“解决”,洋为中用的“OK”,新潮词汇中的“搞定”等等蕴涵着相似的意境。然而,在我看来,较之于上述的表达,“摆平”一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语境。因为摆平往往相对于不平,唯有摆平才能有之后的公平。现实生活中,显见于人民法官制式服装上的天平,这是法治社会在观念层面对于公正、公平的官宣和彰显,而流传于民间的“公平自在人心”的俗语,则是大众情怀中对公平、公正的褒扬和垂青。
我今天所讲的“摆平”,来自一位年逾古稀的农村老人之口。上年度的12月18日晚上八点,散步回来看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电话。我习惯性地回拨,电话里传来苍老、沙哑且略显激动的声音:“你是刘同志吧?”“我是”。“俺哥,事情摆平了。”此时我已经知道对方是谁,更知道所谓摆平一事的原委。
下面是我上年度12月16日晚10点37分发给霍邱县宋店乡党委书记方志刚的信息以及对方的回复。由此,读者朋友可以与我一同了解此次“摆平”的故事。
信息的内容:“尊敬的方书记:我是刘俊林,由于我离开霍邱已经二十多年,如今霍邱乡镇很多年青的领导我已不太熟悉。今晚冒昧冒然给你发去信息,多有打扰,恳请谅解。退休以后经常往返六安与老家霍邱两地,日前,驾车途经贵乡,在大江宾馆浴池对面的洗车场洗车。当时一种路见不平的郁闷,一种发自内心的怜悯,至今使人难以隐忍。该处洗车场同时有几家均从事洗车业务,在我的印象中,最先从事该项业务的是一位张姓老者。他的左邻右舍或受到他的带动和启发,先后开展了洗车业务。令人生气的是,住在张姓老人两边的邻居,都在自己的门前支起了栅栏。由于只有一间门面,且居住在中间,老人的洗车场地被硬生生地圈定在三米多宽狭长的中间地带,南来北往的车辆根本没法进入,长长的栅栏是一种苦苦的挤兑,叫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老人无奈的处境、凄苦的面容,力争做点什么变成了发此信息的冲动。时近深夜,抱歉打扰,顺颂安康!”
当晚11点39分,我并没有休息,脑子里仍在盘算着信息发出的两种可能。此时我听到手机里传来信息接收的提示音,打开手机发来信息的正是方书记。由于我是自报家门,虽然是素昧平生,对方对本人身份及信息反映的内容毫无怀疑。下面是对方发来信息的节录:“……您好。特别感谢您对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首先对我们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而深感歉疚,您的短信发来之时,我正在乡里,立即按图索骥去了现场,无奈夜已深,恳请容我明日了解处理,并如实汇报。”
当方书记再次发来信息说道问题已经处理的时候,已距老人来电过去了两天。其实,当初路见不平与洗车老人交换电话号码的时候,心中唯有于心不平的气愤,绝少为民请命的神圣。非我所料的是此事如此平和、快速的处理,至今令人心生感动。此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祥和与温馨在我的内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