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在金寨建立的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
皖西日报
作者:胡遵远 江敏 李雨迪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02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早在1920年,金寨地区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秋,金寨地区建立了中共基层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党组织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准备,成功地举行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相继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自此,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有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在金寨地区相继建立。 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18个集团军中,有6个集团军(第十二、十三、十六、二十一、三十八、三十九集团军)延续着金寨红军队伍的血脉。从红军队伍中成长出59位开国将军,是全国第二将军县。因此,金寨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一支主力红军队伍。这支红军队伍英勇善战,刚成立第七天,就打退了商城县民团的进攻,缴获钢枪48支;成立的第10天,就跨省攻下了皖西重镇金家寨,打败了敌商团,缴获了大量物资和银元;到年底,还攻占了河南省商城县的县城,中共中央来信“表示无限的欣慰和敬意”。红三十二师浴血奋战,转战南北,为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它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后大部改编为红一军第二师,部分改编为红一军独立旅和第三师,先后成为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的骨干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二支主力红军队伍。这支红军队伍在刚成立第十天,就出其不意地攻占霍山县县城,产生了很大影响。随后,红三十三师和红三十二师密切配合,并肩作战,收复巩固六霍苏区,南下潜山、英山,为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红三十三师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后改编为红一军第三师,成为红一军的骨干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师后编制撤销,部队分别编入第一师、第二师,并随之编入红四军、红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独立旅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独立旅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三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直属中央军委指挥的红一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红军队伍不畏红军和苏区创建初期的重重困难,坚持在豫东南和皖西地区转战,为保卫苏区和根据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后改编入红一军重建的第三师,其部队后来大部分别编入第一师、第二师,并随之编入红四军、红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一师 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四支主力红军队伍。这支红军队伍在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人员未经过训练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坚持与进攻皖西苏区之敌展开顽强的斗争,为保卫苏区和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中央独立第一师余部后部分改编入红一军重建的第三师,其第五团编入红十五军,先后成为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的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重建的第三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重建的第三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五支主力红军队伍,由原红一军独立旅、中央独立一师的部队和黄麻补充营组成。这支红军队伍在敌人肆虐苏区情势危急的情况下,临危组建,主动出击,在豫东南和皖西地区转战,为恢复苏区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大部改编入红一军第一师、第二师,其第七团改编为红四军独立团,发展成为中央教导第二师。后经整编成为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的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六支主力红军队伍,是以原红一军重建的第三师第七团改编的红四军独立团为基础发展壮大而组建。中央教导第二师组建后就投入到保卫和扩大皖西苏区的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央教导第二师成立两个多月后,被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投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后成为红四方面军的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七支主力红军队伍。红二十五军所属部队开始只有第七十三师,是以红四军抽调的三个团、并以第十二师师部为师部在麻埠镇组建的。组建后编入红四方面军,投入到第三次反“围剿”和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是一支英勇无比,无坚不摧,特别能战斗的部队。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二十五军及第七十三师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到川陕地区,第七十三师后扩编为红三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一支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八支主力红军队伍,是以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和五星县独立团在麻埠组建的,组建后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个主力师,投入到第三次反“围剿”和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到川陕,第七十五师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后以此为基础,重建为红二十五军,坚持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后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陕北,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全面抗战爆发后,改编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四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九支主力红军队伍,是1932年5月苏家埠战役胜利后,由原六安、霍山、霍邱、赤城四县独立团合编的皖西北独立第三师在白塔畈改编而成。第七十四师组建后,迅速投入到第三次反“围剿”的战斗。1932年9月,由于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减员很多,番号取消,第七十四师余部被编入红四方面军各主力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十二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十二师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十支主力红军队伍,直属中共皖西北道委领导。红八十二师在赤南根据地转战游击,不断打击敌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保卫皖西北苏区的主要武装力量。1933年10月11日,在金寨境内编入重建的红二十八军。 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于1933年1月在湖北省麻城大畈(现属河南新县)组建,后于1933年4月改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十一支主力红军队伍,是1933年10月以红二十五军一部和红八十二师在南溪吕家大院组建的。红二十八军组建后立即投入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接连取得胜利,巩固和发展了皖西北革命根据地。1934年4月,红二十八军编入红二十五军,是合编后红二十五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一八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一八团是在金寨境内诞生的第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是以红二十五军、红八十二师和游击师中的零散队伍和人员在全军沙河店组建起来的,是当时鄂豫皖边区唯一一支主力红军队伍。红二一八团组建后,立即投入反“清剿”斗争。后以红二一八团为主要基础,第三次组建为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年游击战争。 红二一八团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最后一支主力红军队伍。 (来源: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胡遵远 江敏 李雨迪 收集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