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山村迈过“贫困坎”
张正武 韩彦儒 本报记者 徐有亭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今年又可以过个好年啦!”近日,看着一袋袋的瓜蒌子被销售一空,霍邱县邵岗乡坎山村村民戚明有脸上的褶皱舒展开来,“感谢扶贫工作队,帮俺们修通了致富路,打开了好销路!” 坎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由于地理位置偏僻,30多年来,该村经济发展缓慢,没有迈过贫困这道坎。4年前,霍邱县邵岗乡坎山初级中学主动与坎山村结成定点帮扶对子,该乡政府又派驻扶贫工作队队长到坎山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帮助坎山村摘掉了“穷帽子”。 坎山村丘岗坡岭地,盛产高品质瓜蒌果,但产量不大。同时,由于交通不便,栽培技术不高,造成产量低、品质差,仅在本地销售,卖不出好价钱。坎山初中党支部经过深入调研,开出了精准“药方”,把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栽培规模,修建岗岭坡地通往村外的致富路。 2017年3月起,坎山初中驻坎山村扶贫工作队积极跑项目,帮扶坎山村修建高标准农田,还争取资金,帮乡亲们硬化了田间机耕路,推广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开展技术培训,不仅扩大了瓜蒌果、红薯的种植面积,也使得瓜蒌子每亩产量提高到200公斤,红薯每亩产量提高到4000公斤,瓜蒌果架下养殖土鸡,实现立体种植、养殖模式。紧接着,他们又帮助乡亲们修整了居民小区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从此“雨天满腿泥,晴天一身灰,夜晚难出门,白天道不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农副产品也可快捷地出村进城销售了。 此外,他们还建起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农耕民俗馆、农家书屋,组织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每天傍晚及节假日,村民们集中在这读书休闲娱乐。村党支部书记周勇高兴地说:“很多村民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唱唱歌、扭扭秧歌、跳跳舞、打打篮球,不仅融洽了邻里关系,还使全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一行采访时,恰巧遇到邵岗乡政府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彭莉莉正带领着坎山初中教师,给村民指导洪涝灾害后恢复生产及冬季农作物田间管理,并为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慰问物资。原来,坎山村今夏洪涝受灾农作物面积高达2000多亩,村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工作队队员和商会会员捐赠肥料麦种,帮助受灾农户恢复生产和秋冬种植,针对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他们以“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点对点扶贫,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幸福指数。 摘帽不算功成,致富最为光荣。在坎山初中驻村扶贫队的帮扶下,坎山村迈过“贫困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意气风发带领村民奔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