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视 线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校企“携手”跑出创新“加速度”

本报记者 汪娟 桑宏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这是野山菌口味的,这是人参枸杞口味的……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款特色鹅产品都是我们公司今年新推出的,目前主要在线上售卖,顾客的反响很不错。这要归功于近年来我们与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就皖西白鹅深加工技术的深入合作。”近日,在裕安区分路口镇胜缘食品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一摞摞包装精美的鹅肉产品打包。这些鹅肉产品将通过快递,送往全国各地,成为饭桌上人们喜爱的美味。
  据介绍,近年来,公司为顺应市场发展,积极与高校实行产学研合作,在产品口味和贮藏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校企深入合作,在创新发展方面跑出“加速度”。
  “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说起鹅肉、鹅汤,相信六安人都不陌生。作为皖西白鹅的优势核心产区,2000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一直把皖西白鹅作为裕安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经过多年发展,白鹅产业区域化布局渐趋成熟、产业化经营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羽毛绒及其制品加工业已成为重要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然而,相比鹅绒及其制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鹅肉及其制品加工业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我们这边的鹅肉,主要是加工成腊鹅。但传统腊鹅的含盐量比较高,不符合现在健康饮食的理念,所以,公司一直都想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鹅肉产品。”胜缘食品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赵钟告诉记者,皖西白鹅虽然名气大,但市场上一直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鹅肉产品品牌。
  那么,怎样才能让鹅肉产品兼具“美味”和“健康”,让鹅肉产品精深加工更趋成熟,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思索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团队的“智库”作用,2018年,省教育厅和六安市委组织部组织高校科技人员到市企事业单位科技挂职。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肉品加工与健康团队的蔡克周教授来到胜缘食品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科技服务工作。
  挂职服务期间,蔡克周了解到政府和企业的真实诉求,积极推动裕安区政府和科技优势单位的合作。目前,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和地方政府共建“鹅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院”在积极推动中,将依托该平台,更好地为皖西白鹅量身打造发展良策。
  “我们团队近年来聚焦安徽省地方特色畜禽产品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服务我省区域经济发展。针对皖西白鹅特点,一方面基于食膳同源与健康养生的理念,将本土的一些中药资源和养生文化资源与鹅肉融合,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鹅肉制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们团队在肉制品加工上的科技优势,应用现代食品风味调控技术、保鲜技术和新型包装技术,再结合工业化装备,从而实现鹅深加工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宝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通过一年时间的研发,先期生产出的几款特色产品已经在线上售出,刚刚过去不久的“双十一”,总共售出约5万件产品。
  据皖西白鹅深加工项目负责人周辉教授和蔡克周教授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以现代肉制品加工理论为基础,通过钠盐替代协同咸味补偿手段,结合天然香辛料绿色防腐保鲜技术,解决传统腊鹅减钠带来的风味劣变和贮藏难题。
  “腊鹅是皖西著名农特产品,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其高钠盐含量限制了它的销售范围,在年轻一代消费者中逐步失去市场。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着力点放在传统低钠盐腊鹅风味保持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为皖西白鹅深加工技术出一份力。”谈及未来的打算,他们给出了这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