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书与人·公益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菜根里咀嚼纯美人生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潘正伟

  喜欢《菜根谭》,最初是缘于它的书名,简单、拙朴,兼有一些另类;及至捧书细读,这才体会到蕴含在书名里的深意:古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作者援引“菜根”命名,即寓意“做人要耐得清苦,且在清苦中坚持信念与操守,培养高尚的品德”。
  这本书采用语录体,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克己、处世及出世等方面的人生哲学。全书语言流畅,文辞优美,尤其是那些对仗工整的排比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趣味。更为重要的是,书中所阐述的很多观点精辟独到,或引人自省,或发人深思。
  正如,书中主张君子当时刻牢记立德修身,认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为了说明“德”之重要性,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德”与“才”的关系:“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品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品德的奴婢;一个人如果有才无德,就好比一个家没有主人而由奴婢当家,哪能不遭受鬼怪的肆意侵害呢?再有,“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君子立德,小人图利,再好的节操和才能,如果不能以德行养之,终究不过是一时的冲动,或者是卖弄技艺的低级手段而已。
  而那些拥有高尚品德的人,又会迎来怎样的人生际遇?“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发自内心,或者是出自本能,没有任何的功利或修饰。而他们所得到的富贵和名誉,便也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而不像盆槛中花,“有迁徙兴废”之虞,更不会是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些远古圣贤的主张,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
  而在诸德之中,最可贵的品质莫过于善良。“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为土木形骸而已”——担心老鼠挨饿而留下一些饭粒,害怕飞蛾扑火而不敢点亮油灯,古人的这些慈悲心肠,正是我们人类得以繁衍不息的生机。如果没有这些举动,人类与那些木偶泥塑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悯情怀,读之如饮甘露,不觉自醉。且书中提及,行善施德,无关地位,只须有心:“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生活中的美不一定都与善良相关,但所有善良的人的内心,必定都是美丽而又高贵的。
  《菜根谭》提倡做人要质朴显诚,不用机心:“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意即做人与其精明圆滑,不如朴实敦厚;与其谨小慎微,不如坦荡大度。这是做人的根本。秉持原则,污泥不染,则是做人的准则:“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面对种种不好的行径,不去接近视为高洁,接近了却不被污染则更显高尚;面对各种计谋权术,不知道的人固然正直,知道了却弃而不用,便更加值得称颂。仅仅做到上面这两点还不够,不昧己心,造福他人,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此外,书中还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不论身处太平盛世或是动乱年代,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忧患意识。少时思老,荣时思枯,即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念:“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看待少年时的行为,可以消除追名逐利的心理;从衰败时的情形看繁盛时的景象,可以断绝贪享荣华富贵的念头。类似的观点还有“进时思退,得手思放”——只有懂得处进思退和居安思危,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而“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一语,则是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遇事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张弛有度。
  《菜根谭》一书旨在倡导积极入世、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张亲近自然、养性育德的高尚情操,宣扬悲天悯人、心系苍生的超脱思想。它教会人们如何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待功业沉浮,既要放手一搏,又不必苛求结果;面对人生际遇,既要顺其自然,又不必安于现状。要做到谦逊而不失执著,平和但决不懦弱。
  高处立,平处坐,低处行——这就是《菜根谭》一书所要揭示的人生哲学。这本书虽是洪应明在晚年归隐山林时所作,却并没有注入过多消极厌世的思想,相反,它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力量。尤其是一些关于“老年”的语录,耐人寻味,寓意深长:“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依旧光彩夺目;晚秋时节,橙桔正结出芬芳的果实。因此,君子在晚年更应该信心百倍,活出精彩与自我。而我想要说的是,这种乐观的精神不只适用于晚年时的君子,也适合我们每一个年龄段的芸芸众生: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未卜,我们要做的便是把握今天,活在当下,做自己的主宰者与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