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一份真实的故乡记忆
皖西日报
作者:王太贵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王太贵
读完作家庄有禄的散文集《古蓼情思》,我再一次感受到故乡对一个写作者的塑造是神奇而持久的。这本散文集,虽然不是很厚,但字里行间洋溢的故乡之恋、赤子之情却是厚重而真挚的。加上后记,32篇文章,或溯古抚今,或故园魂牵,或把酒言欢,或乡野漫步,只有一个深深眷念故乡的作家,把灵魂都交给这片土地的人,才会写出如此动情的文字。读完庄有禄的散文,我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用真心去记录故乡山水美景。水门塘、姚李、城东湖、临淮岗、城西湖、李氏庄园、安阳山等,这些凝聚着淮河文化符号的事物,是霍邱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印记,作为一个曾在旅游部门担任过要职的作家,庄有禄曾为霍邱文旅发展出力流汗,更是身体力行,用笔端将热爱故乡的真情挥写出来。这些描写故乡山水风景的文字,不仅文采飞扬,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科普和人文价值,比如《溢彩流金城东湖》一文,写到临近湖岸的水域,“长满菱角、芡实、茭白、辣蓼、菖蒲、芦苇、荻柴、水葫莲、扎依草等……”比如《沧桑巨变临淮岗》一文,对治淮工程的描写,从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到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把历史事件融入游记散文之中。文中还写到民间泥塑、沿淮推剧等民间艺术,真正体现了文旅不分家的思路。读完这些文章,等于在纸上完成了对故乡风景的一次拼图,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故乡。 二、用真情去捕捉故乡的味道。霍邱地处江淮之间,物产丰饶,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霍邱独特的饮食文化历来让人如痴如醉。他写到霍邱临水美酒酒香扑鼻,香味醇正。写乡村野味,抽茅衣、摘灯笼果、挖老鸹爪、采桑葚等,儿时顽劣不失为一种欢乐。《喜食粉丝》一文,以普通食物粉丝道出儿时生活艰辛,而对粉丝的钟爱其实是对童年时光和亲情的怀念。而《霍邱美食风味长》则是对霍邱美食的大盘点,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源头探究霍邱美食的渊源,从集镇到乡野,从早点铺到大饭店,从红白喜事到接待新客,从街头卤菜摊到文友雅聚,这篇长文以美食为线,却浓缩了醇厚的霍邱文化,霍邱人的性格性情、风俗习惯、物产佳肴等,都在这篇文章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读此文,犹如身临酒酣耳热的大酒桌,十分快哉。 三、用真爱去感受人间冷暖。着笔“古蓼”,立意“情思”,唯有真情感,才会从笔端流露出让人感动的文字。《晒秋》中对父母艰辛劳作的描述,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人生始发站》和《细雨悠悠难忘恩》忆母校、写同窗、记恩师,恩师的离去让作者心中十分悲痛,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但作者的感恩之情却始终萦绕心间。《乡愁何处》,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再体味一把难以消逝的乡愁”,百年老井消失,袅袅炊烟难觅,现代人的精神栖息地又将到哪里寻找?庄有禄用文字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和追寻。 掩卷《古蓼情思》,我想说,回不去的故乡,在文字中得以永生。 文字是温暖的,但故乡只能怀念。我们生活在物质丰盈、讯息发达、生活节奏紧张的时代,或许更想念从前的慢和质朴,怀念故乡的人和事。感谢《古蓼情思》这本散文集,给广大读者保存了一份真实的故乡记忆,我愿这种记忆还能在生活中时时重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