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河长制+脱贫攻坚”模式运行调研报告
皖西日报
作者:余玉浩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06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余玉浩
自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后,金寨县迅速响应,全县水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下,金寨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挖掘河长制工作与脱贫攻坚关联点,探索出一条“河长制+脱贫攻坚”发展新模式,实现了河湖保洁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河长制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的大格局。 金寨县自2018年设置河湖保洁员岗位以来,平均每年设岗1082个,人员1082名,人均月增收500元,年增收649.2万元,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仅此一项,可以使1850人摆脱贫困,直接减贫效率达4.62%。 一、机制的作用与效益 金寨县主河道是机体大动脉,其余岔河支流就是毛细血管;大动脉有专业化公司运作保洁可确保畅通,众多的岔河支流保洁保畅通,在偏远山区往往成为容易忽视的盲点和难点。设立河湖保洁员,与专业化公司可以优势互补,打通河湖保洁“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流程。 河湖保洁员公益岗位的实施,既可直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又可通过就业提振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动力。同时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金寨旅游观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减贫效率提升。 (一)促进水功能区水质更优 金寨县22个乡镇(不包括县城),共建设污水处理站33座,总处理能力9550吨/天,实现了乡镇集镇污水处理的全覆盖。而河湖保洁员的出现,打通了河湖保洁最后一公里,使得乡镇以下的河流有人管护,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提供保障。金寨县境内国家及省级水功能区5个,监测断面6个。2018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梅山、响洪甸水库库区及设县级河长的13条河流健康状况和梅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梅山、响洪甸库区健康状况为“理想”,设县级河长的13条河流健康状况为“健康”;梅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状况为“优”。2019年1至12月,金寨县主要河流和梅山、响洪甸水库出库水质达到地表水(湖、库)II类标准,部分时段水库、河流上游地表水质为Ⅰ类标准以上,全县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2020年金寨县主要河流及梅山、响洪甸两水库水质达标率依然保持良好。 (二)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好水生生态环境,助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全县各风景区依水而建、矿泉水业遇水新生、喷滴灌新型农业雨后春笋,奋力而发。水环境优、水资源良,美丽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效益在金寨这片土地正在显现。 (三)拓宽农户创业新路径 随着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河道整治、小流域治理等系列水利扶贫、水利民生项目落地生效,地方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县依次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南流河清,斑竹园兴;保护河道清洁,珍惜公共环境。”这是斑竹园镇斑竹园村村民皮兴峰在新开的“斑竹小院”外设立的一块公益标语牌。原先在偏远地区的贫困人民,现在都吃上了产业饭、旅游饭、项目饭。 (四)推动区域发展新机遇 对于贫困户来说,有了工作,增加了收入;对于创业者来说,做好水文章,创业有方向;对于地方来说,则是让河水变清,渠道更畅,环境更美,发展乡村旅游不再是梦想。斑竹园镇斑竹园村邢湾美丽乡村点,大别山旅游通道贯穿其境,村庄内邢湾河和南流河纵横交错,自然风景优美,古树成群,良田成片。对口帮扶该村的斑竹园镇副镇长严崇秀介绍,该村抓住河长制工作契机,先后争取水利扶贫资金1500多万元,在改造邢湾河和南流河的同时,新建亲水步道、景观塘、拦河堰坝、污水处理设施等,昔日的脏乱差不复存在,如今成了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周末旅游观光人员络绎不绝。 通过与小流域治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公共卫生、全域旅游等项目结合,金寨县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得到加强,中心村道路、安全饮水、河塘整治等基础设施优先实施。村容村貌的改善,旅游业开始兴起,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生产,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存在问题 河湖保洁员都是贫困户,他们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工作能力弱,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地方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作用不强。与此同时,河湖保洁员的工资、河道治理及维护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支付,加重了地方财政的支出,不利于工作长久持续开展。 三、机制完善的路径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水利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镇村干部要结合地方实际,给上岗人员宣传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湖保洁员监督、带动作用,让广大群众养成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良好习惯。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就业专项资金、水利扶贫资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发动企业捐赠、爱心捐助等社会资金,通过合适的比例确定公益岗位工资待遇,给从业人员工资增长的预期,不断优化稳定队伍,建立村级公益岗位劳动成果的长效机制。 建立奖励机制。对在岗位上作出积极贡献的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单位:金寨县水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