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潘新村:

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

本报记者 刘 扬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现在种植莲藕多少亩?今年收成如何?”11月1日,金安区木厂镇潘新村“两委”一行人来到华润绿色藕业种植合作社了解合作社的莲藕产业发展情况。
  华润绿色藕业种植合作社2014年正式投产运营,广泛吸纳贫困户加入,有190户农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参与合作,其中40户为贫困户,平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村里的贫困户不仅能享受土地租金,还参与务工,合作社还不定期举办莲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技术知识。”村党支部书记孙仁明介绍。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60人,为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摘帽”,近年来,村里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在这打工一个月能有2000元,跟以往在外地打工收入差不多。”在藕塘边,村民李秀刚说。前些年他靠外出务工脱贫,最近几年开始在村里务工,不但收入差不多,还能照顾家庭。据悉,跟李秀刚一样在村里务工的村民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潘新村一带,是金安区瓜果蔬菜种植示范区。该村注重引导外来种植、养殖大户带动本地贫困户发展生产。目前,村内引进了5家外地企业,主要生产莲藕、生猪、龙虾、朗德鹅等农产品,形成了农产品综合发展基地,不但能满足本地市场农产品需求,还销往外省。
  去年底,该村7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村“两委”看到生猪具有市场广阔、收益见效快等特点,遂利用上级财政资金入股村生猪养殖场,加强生猪产业发展。
  “一方面是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党员干部‘领头羊’意识,培养他们的市场经营思维和能力。”谈到入股养殖场,孙仁明说。通过入股,既能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让党员干部动了起来,进而激发创业干事的动力,给村民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