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要 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 卢俊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集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后,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进一步深化了对“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深受教育和鼓舞,对照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带着感情学的要求,更加深感做好经济工作、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发展不够、发展不足、质量不高,是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区情。近年来,我们围绕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埋头苦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开发区已经到了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变化、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的关键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工业强市主板、绿色振兴高地”“三融合三为主”的定位要求,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瞄准全省、着眼全国,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对标对表、自我加压,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
  务实规划、强化引领。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谋深谋实“十四五”规划,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力求形成集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高质量规划。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在盘活现有存量企业、招大引强增量企业、创优营商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细分阶段性经济增长指标,提出阶段性量化措施和综合性考量,务求规划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找准土地、生态环保等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重点在节约集约、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制定负面清单和具体对策,提出高耗能、污染型、低效益企业退出机制,在提升园区品位上促进高质量发展。
  链接融入、借力借势。积极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把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建设进程结合起来,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潮中,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方面,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合肥、对接合肥、配套合肥,围绕合肥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型显示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在产业配套承接、园区共建、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另一方面,立足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主动对接江浙沪等有产业转移意向或市场战略布局的优质企业,做好产业衔接和承接,跻身全球资源的第一方阵,参与抢占创新高地、共享一体化发展的巨大红利。同时聚焦六安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吸收、利用、承接江浙沪等地科技创新成果在园区落地,补齐园区原始创新短板,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孵化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新路子。
  差异发展、梯度培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项目带动。目前,园区内企业仍然呈现布局分散、多而不强的态势,园区使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长期偏低,制约了园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要淘汰落后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就必须以更大力度、在更深层次上谋划推动园区提质增效、提标升级。要持之以恒做实招大引强“文章”,立足当前,围绕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健康等“131”产业为主导;着眼长远,努力形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131+X”现代产业体系集聚成势,打造“地标式”产业。同时盘活存量,构建现有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针对好、中、差等不同类型企业,“一企一策”开展技改提升、救治帮扶、嫁接盘活等工作,推动企业由差向好、由小到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壮大10家以上10亿级企业、培植3—5家50亿级企业、打造2家百亿级企业,实现工业量质齐升。
  创新驱动、破题求解。要继续下大力盘活园区内聚集的科技、教育、人才等创新要素,推进存量资源向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竟争力转变,形成区域性创新发展新引擎。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支持培育科技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等方面实施重点支持,全面培育壮大经济创新发展新活力。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扶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引人、用人、育人长效机制,促进科技交流合作“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支持和鼓励创建创新型孵化器,推进科技成果熟化转化。依托“互联网+”,推动企业与互联网信息产业的高度深层次融合,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弹性足、韧性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