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书与人·旅游指南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江湖吟,须顷英雄泪

——我读《天龙八部》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8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八部天龙,神魔怪道,朗朗乾坤斩魍魉;忠奸大义,波诡云谲,御剑江湖载酒行。江湖太远,月下湖边,只一盏孤灯,一卷恩仇录,怅望江湖迢迢。
  浪漫主义的江湖图景。
  天龙八部,乃一部江湖启蒙录。芸芸众生,因缘际会,鲜衣怒马,追逐江湖,无需恩怨,不问情仇。午夜梦回,不能释怀的是萧峰的一寸丹心,段誉的清新俊逸,虚竹的赤子之心。匪夷所思的机缘与江湖儿女的纠葛尽收书中,成就了无数人的江湖绮梦。其中更有万般情谊交织,倚天万里须长剑的壮志豪情、有一见钟情终难忘的矢志不渝,有桃园结义志相随的肝胆相照,有侠肝义胆斩妖魔的江湖义气……洋洋洒洒,书写了一卷浪漫主义的悠悠图景。
  英雄主义的双重内涵。
  此处所言之英雄,实非传统意义之英雄,而是金老于江湖之林,塑英雄群像。各式英雄江湖过招,刀光血影中成就家国大志。书中英雄之最当属乔峰,然其命运坎坷非常:出身贵族却流落江湖,混迹草莽却侠肝义胆,其多种身份隐喻着金老所构建的英雄主义的第一层内涵:英雄孤立于世,跨越种族、阶级、民族等俗世狭见,坚守理性与大义。如萧峰因异族身份,被所谓正统唾弃,仍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选择以死成就大义,乃真正侠之大成者。萧峰的结局更使“金庸式”英雄笼上了“俄狄浦斯”式悲剧色彩:英雄亦是凡人,也会被命运裹挟,以玄妙不可解而又不可避免的方式走向更深的不幸。此乃“金庸式”英雄的第二层内涵。
  悲剧主义的理性架构。
  金老以佛法立书,道尽“有情皆葬,无人不冤”的悲怆,读后静觉得凉意沦浃肌髓。书中众生百态,无一不悲,然究其悲剧之本,亦逃不过佛家三字真言:贪、嗔、痴。权位之贪,仇恨嗔怒,情欲仇怨这三条悲剧线索,组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网,将书中人笼罩其中。然其更深的讽刺在于,纵使人人皆知自我悲剧之源,却又成为别人命运的制造者。荒谬与无理性,自私与卑鄙大行其道,让人性之悲立体多棱,从而制造出“非人的世界”。然书中凄厉可怖之处不仅限于人性之悲,还隐喻更宏大的架构:民族之悲。鲁迅先生说:“中国人自古有合群的爱国主义的自大。”金老借“非人”之人手中挥舞着的所谓“爱国主义”大旗,影射血雨腥风、尸骨累积之下的不休止的民族纷争,道尽对狭隘的民族观的批判以及对战争的痛心。金老以沉重笔触,重塑悲剧主义,赋予其人道主义色彩,意欲从悲剧的荒原重塑人性之魂及民族力量。
  红颜弹指老,一曲江湖吟;夜阑听风雨,须倾英雄泪。金老的一卷江湖录,缘起佛法,缘尽佛法,以破葬化痴,苦海慈航之姿独立于世。荒原之上传来一声叹息:十年夜雨,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