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专栏·纵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实施四大工程 建设生态六安

黄润 朱旺生 张欣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六安市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宜居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植树造林、园林绿化,还要以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为此,笔者提出通过以下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六安国家级园林城市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1、景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六安市生态景观系统的建设目标应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根本,构筑网络型城市生态景观结构,并将历史人文因素完美融合到自然网络中去,形成自然人文景观互相交融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
  首先重视和加强生态廊道的建设。生态廊道是维持与恢复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我们认为,六安市应注重三个最重要的生态廊道的建设:1)进一步完善老淠河自然滨水景观廊道建设。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老淠河是关系六安发展的重要河道,是六安市的母亲河。老淠河岸散布着六安市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遗迹,如龙盘石、古城墙。应结合城市防洪建设,延伸修建淠河大道和绿色长廊。淠河二桥附近正在建设的拦水坝,可以增加老淠河的水面面积和生态功能,也可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2)淠河总干渠自然滨水景观廊道建设。淠河总干渠是解放后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道,沿河已有人民公园、青年公园、皋城广场、滨河公园等绿地景观及皋城路桥等大面积水面景观。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理青年公园、皋城路桥水面,在皋城广场及人民公园建立廊道使之与淠河总干渠连通,并建设新的开放型滨水绿地(20~50m),以楔形方式渗透城区内部。3)宁西铁路与312国道道路生态景观廊道建设。铁路与国道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少交通噪音的影响、改善城市居民的绿色景观环境,而且对于树立生态园林六安的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以重点建设。绿色长廊的宽度一般要达到100~200m。
  另外也应注重其他道路景观廊道建设。城市街道的景观功能可以使城市居民在出行中得到愉悦,对于提高城市的整体景观特色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城市道路作为穿越城市的常见的网络或潜在的运动流线,是取得整体秩序的最有力手段。道路是城市结构的骨架。城市路网布局很大程度决定了城市空间形态、建筑形态、尺度及相互关系。在以增强可达性、完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景观设计需有不同的设计方式。主要道路应有5~10m宽度绿化带。
  其次是搞好生态景观节点建设工程。要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具有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的公共绿地系统,与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地、防护绿地等一起构成城市多样化的绿色地带,确保建成区环境的质量,建成日常的城市休闲空间和舒适的城市生态空间。另外结合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和各个居住组团,设置社区绿地和街头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游憩用地,成为整个六安主城区绿化系统的有益补充。
  2、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工程建设。区域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组分的识别、维护和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空间系统,并恢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证重要生态资源安全和供应,完善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治体系,维护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定,建设健全稳定、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首先,运用城市冷桥概念,建立城镇生态缓冲区,形成城市“冷桥”,缓解“热岛效应”。使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生态功能区与建设区的面积比不小于1∶1,以保证生态服务功能容量的完整性。其次,重点建设横排头自然生态保护区,形成一级结构控制区。横排头风景区对六安城区生态安全极为重要,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并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严格管理等手段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保育,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第三,建设好城区绿心,形成二级结构控制区。淠河和淠河总干渠是六安城区的绿心,对于维护和提高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安全意义非同一般,应努力增强其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
  3、环境质量调控工程建设。实行生态环境控制分区,加强环境质量调控。结合六安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等的综合质量状况,将城市分成三类生态控制区:1)生态环境保育区,该区包括城市水源地上游、老城区和月亮岛文化风景区,皋陶陵和行政中心等,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实行环境优先;2)生态环境控制区,该区包括商业金融中心、市中心广场等,需要认真执行相关法规,确保城市环境总体质量的提高;3)生态环境协调区,该区主要包括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需要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规定,在达到环境控制的标准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该区的环境质量。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制定大气、水体、噪音、固废等环境保护规划和标准等,使六安天更蓝、水变清、地多绿。
  4、海绵城市工程建设。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给各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扰。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要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进行应用,在绿化的基础上,增强雨水的渗透性和存储能力。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地表水的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首先,海绵城市规划是一个相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与城市园林、市政、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都有极大的关联。首要任务是建立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和高效权威的统一指挥机制。充分发挥规划、水利、住建、交通环保、园林等多部门的协同作用,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结合流域、区域和城市多个角度科学论证建设方案。其次,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水安全,即通过海绵体的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水环境、提升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气候变化、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极端降雨、产汇流规律、洪水演进、水生态以及水环境的变化规律,提升城市的预警预报能力。第三,制定地方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等,妥善解决六安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通过这四大工程的规划建设,把六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大别山绿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