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渡槽
皖西日报
作者:冯文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冯文
盛夏的七月带着灼热的气息说来就来。周六清晨,我们一行七、八个同学如约而聚,驾车前往打山葡萄园摘葡萄。与我而言,摘葡萄倒是其次,真正吸引我的是去打山渡槽上走走看看。 打山渡槽位于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粟树村,修建于七十年代初,是淠史杭灌区杭淠干渠上的一大立体交叉建筑物。打山渡槽是一座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水和灌溉。打山渡槽总长约843米,地面至槽身栏杆顶高度20多米,而从墩基算起,最高高度是30多米。据尹同学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上来了。 恰巧中午吃饭时,有男同学说我不敢在渡槽上行走。我随即说:“我前年还攀登了西岳华山。华山的东、南、西、北峰都上去了,何况小小的渡槽”。饭后稍作休息,我们便在尹同学的带领下,从山庄后山若隐若现、并不太好走的小道前行至渡槽入口处。 阳光炙热,我们的心也热血澎湃,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上了渡槽,刘同学和李同学家的二宝(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走在最前面。其余的几位同学说说笑笑走在中间,我因拍摄视频和景色走在最后面。谁知才走了几十米,几位男生就往回走,说恐高,不敢继续走下去。我和甄同学劝了半天,他们还是不敢走,并已返回到渡槽入口处。我向前一看,渡槽的尽头一眼望不到,有些心虚,也不太敢走了。 可是,前方的李同学在不远处喊我们。我看远处刘同学的影子已经很小了,估计没有多大危险,心里虽有些害怕,但想着走到渡槽中间,或许能抓拍到最美的图片,尽管心虚,仍试着继续往前走。 八百多米长的路程,左边是灌区,区内有溪水缓缓划过,右边则是二三十米高的镂空。走着走着,许是阳光的照射,感觉有些头晕、目眩。想返回,已走了一半,亦不大可能。这时,渡槽底下的公路上还穿来隐约的说话声,说,快看啊,上面有人在走,胆子真大…… 听闻此言,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可是,知道没有退路,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在前面的李同学放慢了脚步,说:“你不要往右边看,你看左边的灌溉区,水里还有小鱼,这样,你就不会头晕了”。于是,我调整呼吸,集中思想,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慢慢地也没有了先前的那般恐惧了。 转眼间,走到了渡槽尾端。后面的甄同学笑着说:“你现在不用怕了,我们不走回头路。”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赶紧从背包里拿出手机,不停地四处选景拍照。 最先到达的刘同学说,她走到后来也头晕、害怕,因身边还有一位兴致很高的小姑娘,唯有坚持走完。此刻,我的心情无以言喻,既是兴奋、欢快的,也是激动的…… 其实,我们的人生之路也好比这座渡槽。不过是从此岸到彼岸之间的一段行程。我们既已降生到这个世界,走上人生这座渡槽,那么尽管这槽上险象环生,也只有小心认真的把它走完,才可到达彼岸。中途如坠落,或停顿不前,不但不能得到平安,反而会掉入更难测的槽下。 所幸的是,人生的这座渡槽并不太长,仅有七八十年的旅程,何况它虽然惊险,但也并不缺乏乐趣。我们有名山可以攀登,有音乐可以欣赏,有爱和美食可以享受,能来到这人世上游览一番也并不坏,应该“既来之,则安之”。 我们所面临人间的一切,都不应去逃避。正相反,应该认真的体尝一下。因为它,本不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渡槽,也不是一出永不闭幕的戏。我们更应像个内行的旅行家那样,认真而愉快地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 行走渡槽,是我一次人生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