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今年的“幼小衔接”如何“接”
皖西日报
作者:孙继兰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孙继兰
由于疫情,孩子“宅”家几个月,有的出现不愿意回幼儿园的情况,每天都想赖在家里不出门;有的家长因为把孩子送回老家给长辈带,想着剩下的上课时间,直接让孩子下学期开学再回校。而对于读大班孩子的家长而言,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幼小衔接”的问题。 为什么需要“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衡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为什么说“幼小衔接”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这是因为幼儿园与小学对于能力培养的目标存在差异,同时幼儿在这个阶段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进入小学后,当学习要求与生活习惯等不同于幼儿园时,他们容易产生恐惧、畏难的情绪,甚至是抗拒上学,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因此说,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能够接受小学教育的良好开端,也是他们综合素质发展的“第一课”。 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憧憬 今年,受疫情影响,孩子长期宅在家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面对面授课的时间都会大幅减少。如果没有做好衔接,会让幼儿在初入小学时面临很大的挑战,甚至不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幼小衔接工作还是主要由父母为主导,整个家庭配合,目的为孩子建立步入小学的美好憧憬,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因此,家长在未来两个月,可以在家把小学的一些要求和任务,以小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让他们尽快接触和了解,从而让孩子对小学学习产生憧憬,让孩子在幼儿园到小学角色转化中显得自主、从容。 家长不要急于传授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急于传授学科知识,避免大量的学科性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按时作业的习惯,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远比让孩子提早学习知识显得更重要,其中,“不懂就问”也是重点培养目标之一。 这段时间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做好心理安抚,让孩子了解去小学是换一个学习环境,而家里还是他最温暖的港湾,爸爸妈妈永远都会在他身边,以此减轻孩子对上学的心理负担。 适当安排一些家务活 避免溺爱也是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此时,父母要提前做好与长辈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关爱不是溺爱,让长辈明白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需要全家人的支持与参与,并将这作为目标实施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例如,日常由长辈照顾孩子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忙拿拖鞋、捧菜上桌,收拾好沙发靠枕、甚至扫地拖地等,让孩子从中学习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也需要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此时,当孩子做得好时,可以适当针对具体的行为给予夸奖,树立孩子的使命感,让责任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幼小衔接”的误区 1.家长用小学吓唬孩子,让孩子听话。 这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恐惧,会让孩子害怕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提前接触一些已读小学的孩子,通过孩子的交流,避免孩子对学校产生恐惧。 2.家长将自己的焦虑心态展现给孩子。 这样会带给孩子学习的压力,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可以带孩子逛逛自己的学校,说一些学校发生的趣事,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憧憬。 3.超前学习学科知识。 家长要明白学习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早传授与孩子年龄不相符的知识,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4.大量使用电子产品。 虽然现在电子产品都在教学中很普及,但家长也不能一味依赖这些产品或学习软件,可以让孩子回归到书本,或者通过真实体验来学习。 5.用娱乐作为学习奖励。 在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时,用娱乐作为学习奖励会弱化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家长可以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专家支招:家长可以在余下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着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学习定力。 一般幼儿年龄孩子的注意力大约是20分钟,而小学课堂则是40分钟,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增加一些任务,如画画、阅读、拼图等游戏,以此来训练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的定力。但是儿童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必须循序渐进,不要让重视变成过度关注。 家长可以让孩子坚持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当孩子跟你说话时,不要玩手机,专心看着孩子和他说话。这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示范如何集中注意力。这段时间,父母不要让他做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事,例如边吃饭边看电视。 此外,家长还可以家里营造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环境,比如为孩子创设一个不受干扰的游戏角落或学习区,将环境收抬得有条不紊。 2.树立遵守规则的习惯。 小学讲求知识的学习和规则,那么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来进行。兴趣永远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此时,父母要在家里建立规则意识,比如如何尊重老师和长辈、如何与朋友和同学相处等行为,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佳的榜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