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户户通” 群众“饮水不愁”
——金安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本报记者 刘扬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04日 来源:皖西日报
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近年来,金安区立足“解民渴、应民需”,聚焦“建、管、养”,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覆盖和巩固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基本解决全区8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从“建得成”到“全覆盖” 6月22日中午时分,先生店乡松店村村民潘四莲在厨房里准备午饭,自来水直通厨房内不锈钢洗水池,她拧开水龙头,透亮的清泉哗哗直流。“从去年夏天开始,我家洗衣做饭都用自来水,水质好,干净,人吃了安全,牲畜喝了放心,我们高兴。”潘四莲麻利地洗完从自家菜园里摘的菜,切段下锅炒制。 松店村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极度缺水,过去一直依靠杭淠支渠渠系末梢引水进村组的堰塘和自打水井供水。两年前,金安区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脱贫攻坚战中,将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相结合,曾是该区6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的松店村,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全村群众彻底告别人畜用水采自地表水和井水的历史。 据该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主任程德坤介绍,金安区17个乡镇300多个村,过去一直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去年,金安遇到罕见干旱,当家堰塘都见了底,村民日常的饮水成了一大难题,一些水塘还要作为村民洗衣服和牲畜饮水的水源,水质卫生安全没有保障。 为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运行高效,全面实现农村“饮水不愁”目标,金安区委、区政府争取上级专项补助5650万元,区本级累计投入近5.4亿元,同时向社会融资,目前全区共有1.2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饮水安全工程。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按照“全区统筹、分区分片、适度联网、分步实施”的思路,将全区划分为南北两片,南以先生店水厂为中心、北以城北供水站为中心,高标准推进中心供水站、加压站、供水主管网联网闭合,实施支管网延伸和老旧管网提升改造。 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以先生店水厂和城北供水站两座规模水厂为龙头,东河口、横塘岗、毛坦厂等3座山区水厂为辅助的农村饮水供水格局,日供水达7.8万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从“水源头”到“水龙头” “人畜饮水困难,庄稼也是望天收,水曾经是江淮分水岭上金安80万群众的‘渴’望。”金安区水利局副局长潘晓如说。金安区通过实施户户通工程,聚焦农村饮水做好民生实事,采用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实现安全饮水“户户通”。 在提高乡(镇)村一体化供水覆盖率的同时,该区坚持从“水源头”到“水龙头”一体化、系统化理念,围绕水源地、水厂、管网、入户四大关键环节,抓住水源地这一“根本”、水厂这一“关键点”,干道管线这一“动脉线”,乡村管网这一“覆盖面”, 合理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管护体系,不断提高乡(镇)村一体化供水质量,确保“源头活水常来”,确保实现“建的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良性运转目标。 先生店水厂总经理杨辉说:“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供水厂是‘中枢’, 我们制定出台标准化制水工艺流程,规范水质净化和消毒技术标准,严格把关水处理工艺关键环节,安装了信息化操作系统,通过计算机终端和网络实时监控操作,实现全自动控制、加药、消毒,从‘水源头’开始管好下端‘水龙头’,加大对水质取样抽检的频率,增加检测指标,确保出厂水100%达标。” 从“用得起”到“长受益” 在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后,金安区积极探索“以水解贫”途径,建立农村饮水工程“政府所有+企业经营+公益属性”的运营模式,出台《金安区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办法》,探索设立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乡镇、村对应配套专职人员负责对接,明确乡镇、供水企业、村管护责任,形成区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乡村级齐抓共管格局,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广大农村群众吃水实现了从无水到有水、从浑水到清水、从挑水到自来水的转变。 “有了自来水,我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换上冲水马桶……生活越来越好。”横塘岗乡古城寺村民罗世保谈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该区水利局副局长潘晓如说,全面推行“两部制”水价政策,梯度收取水费,又解决了边远地区和高峰期用水不足问题,保障24小时供水,群众从惠民生的“用得起”中获得“长受益”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