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书与人·旅游指南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用好文字来爱这个世界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6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冬梅

  我是六安市舒城人。感谢叶集区委宣传部的邀请,大别山的女儿回到家乡。作为一名新闻出版人,很荣幸见证和推动了黄圣凤老师这部书稿出版的全过程:从创作成稿、选题立项、编校审读、书号申领、印制出版、发行营销,到今天的新闻发布,我全程都密切关注。
  《韦素园传》是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文艺出版社是我的老东家,有一个重点出版方向就是专注打造地域文学文化图书。这部书的编辑出版等环节的责任人我都很熟,我推荐的责任编辑刘畅很专业,她也是我们六安人。疫情期间,在印厂复工复产困难的情况下,文艺社出版科优先安排下厂。科长王冰监制印刷时特地加了一个衬页,这样一打开时,前面显得不空,装帧形制上更精致。前不久,我还受黄圣凤老师委托,我打电话给出版社发行营销部门主任戚润瑾,沟通全国新华书店、各类网络书店的发货上架情况。
  出版后第一时间,《安徽画报》首席记者孙婷、高斌,赶来叶集做了采访报道,在六月刊·新安书苑栏目,推出4个版的重磅报道,题目为《挖掘未名遗珍,传承未名文化,国内首部韦素园传出版》。
  去年国庆假期,我受出版社的约请,作为审读专家,拜读和审读《韦素园传》文稿。出版社给我的任务是:通过文稿去判断内容导向和创作水准可不可以出版,然后,去省新闻出版局申领书号。我当时给的审读结论是:“《韦素园传》系安徽文艺出版社新近策划推出的一部优秀的当代原创皖籍名人(作家)文学传记……本书稿系第一部关于韦素园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文学思想艺术价值,文本优质,填补空白,建议出版。2019年10月7日。”
  在审读文稿把关内容的同时,文稿最打动我的是:“乡情浓郁”。韦素园,出生于皖西叶集(过去属于霍邱县)的小商之家,作者黄圣凤,身为传主韦素园的同乡后人,怀着浓烈的乡情,精深研究“未名社”成员活跃于现代文学史上的时代渊源和韦素园“宏才远志,厄于短年”的多舛人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着墨了一个重要内容成分,就是一批霍邱先贤在上海、北京等外地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寻求发展的一些史实,他们的乡情和友情,弥漫于字里行间,温暖可亲。
  大学时代,我就欣喜地发现,叶集未名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财富。如今,我从《韦素园传》的出版扶持、新闻发布,以及延伸到的叶集文化建设研讨会,深深感受到,当地政府对叶集地域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作为《安徽画报》的执行主编,我经常聚焦六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历史人文等方面,进行专题报道。热播的电视剧《上将洪学智》,我们在热播时赴北京采访了洪学智将军的儿子洪虎,听他讲述了洪学智将军和六安的故事。合办的“风华正安徽”这个栏目,去年10月底,推出《安徽西大门——叶集》10个版面的中英文报道,讲述了叶集这一方水土,往昔和今日的动人故事。
  十年前,我因为责编了徐贵祥老师《四面八方》(后来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机缘,结识了六安文学文化界的很多优秀朋友。去年5月,我带队赴北京,在国防大学文化政治学院,对六安籍著名军旅文学作家徐贵祥进行专访,推出高端访谈《徐贵祥:用文字擦亮历史的天空》,挖掘其优秀佳作和我们皖西大地的因缘,社会反响很好。
  黄圣凤有很浓厚的家乡情结。她说:“我写《韦素园传》是一种情怀。”黄老师是带着深深的热爱来写韦素园,来写这一片土地的。心中有热爱,心中有阳光,心中有责任,笔下才有好文。
  黄圣凤以及皖西的诸多作家们,他们都是用好文字来爱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