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视 点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推动农企复产带动就业脱贫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4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叶集区洪集镇复工复产见闻 汪军 本报记者 张静/文 袁洁/图
  贫困群众春季外出务工受阻,农业企业急需劳动力复工……为降低疫情影响,叶集区洪集镇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复工和就业扶贫,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跑出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加速度”。目前,全镇所有涉农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到处呈现一派春耕大忙的劳作景象。
扶贫基地显活力
  位于金星村的软籽石榴扶贫基地,一大块空地上有村民负责挖坑,有村民负责扶苗,还有村民正在铺管抽水灌溉,合力栽植新石榴苗。而在另一边,几位村民正在对老树苗进行整枝修杈、追肥等林间管护工作。
  与普通石榴相比,软籽石榴的籽粒较软,果粒更大,色泽鲜口感佳,经济价值也更高。“别小看这些树苗,可都是‘摇钱树’”。石榴基地负责人张纯伟介绍,该石榴园是2018年开始建设的,依托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技术,引进栽植“突尼斯”软籽石榴品种,今年即可“试花”挂果,后年将进入盛产期。不过前期因受疫情影响,占地面积近400亩的软籽石榴基地很多业务暂停。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基地急需组织力量全力开展相关工作。
  推动复工复产,对疫情的警惕性丝毫不能降低。对此,洪集镇对石榴基地的生产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多次到现场走访落实防控细节,解决用电、用水等问题;农技部门主动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所在村安排专人对接联系,为基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眼下正值瓜蒌苗生长的黄金时期。在唐畈村瓜蒌基地,一部分人搭架、挂塑料网,修复之前因雨雪倒损的网架,忙着灾后重建消除不利影响;一部分人在开展除草、翻土、施肥、覆膜等田间生产,每个环节有条不紊,呈现一片繁忙有序景象。“这一株株瓜蒌苗长得真不错,今年收成不会差……”在基地忙活的沈勤荣和其他村民满是期待。
  据介绍,瓜蒌浑身是宝,瓜籽能食用,瓜皮和根茎可做中药材,五年时间仅根茎销售就可收回投资。唐畈村瓜蒌基地是在省科协支持指导下的村级扶贫产业基地,采取“订单”种植模式,待瓜蒌成熟后直接销往订单企业,不愁销路。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每年为唐畈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左右。
贫困群众有盼头
  “受疫情影响,今年出门务工普遍偏晚。没想到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不少挣钱还少了外出奔波。”金星村不少村民表示,在疫情初期对务工和收入有一些担忧。软籽石榴扶贫基地的复工复产,吸引了不少村民就近打工。目前,该基地每天用工50人左右,大多是贫困群众和留守在家的周边村民。
  家住瓜蒌基地附近的村民徐红敏,常年在瓜蒌基地务工。她起初也有些担忧,顾虑上班安全性,但等她接到复工通知来到基地后,看到基地防护措施做得很全面。69岁的仓房组贫困群众詹家福,两个女儿早已出嫁,老伴常年有病。“在家门口也有钱赚,还能照顾老伴。”
  在瓜蒌基地工作时的村民们佩戴好口罩,还保持距离减少聚集,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村里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常年安排13名贫困群众务工,目前每天组织近40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工作,既保障了春耕春种顺利开展,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唐畈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海告诉记者,基地的农活不重,有劳动能力者都能参与,每名贫困群众每天可获得100元工资。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涉农企业复工复产,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将为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唐畈村辖32个村民组607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418人。看到瓜蒌扶贫基地的经济效益,村两委已与种植大户联系商议,将尽快扩大规模再发展200亩,届时全村贫困户和留守劳力均可到基地就业,保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