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在新绿中“采摘”希望

——舒城县依托茶产业稳定脱贫路周先才 本报记者 杨曦 黄雪彦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4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
  在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的古尖香家庭农场茶叶基地里,满目春茶层层叠叠,一排排茶树争相冒出新绿,青山绿水都“浸泡”在一片醉人的茶香中。
茶厂与贫困户的双赢
  “采茶啰!采茶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姚立志充满喜悦和干劲,“今年春茶发芽特别早,我们早上也来的早一点,勤采的话一天挣200多元钱是没有问题的。”
  自3月20日,古尖香茶厂便进入今年的采茶季。最近10几天来,整个古尖香茶厂显得格外热闹。清晨,茶厂门前便早早停满了采茶工的电瓶车。千亩茶山上,500多名采茶工似点点星星,散落在漫山遍野,伴着茶厂广播里轻快悠扬的音乐,精心采摘着这皖西大地上的一片新绿。
  今年40多岁的姚立志家中共有3口人,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杨良花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70多岁的母亲双腿残疾。姚立志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贫困户采茶工,每天约有近80人。他们采摘的鲜叶,古尖香茶场以每斤50元的价格收购,一个茶季下来,挣个四五千元不是问题。因此,采茶也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像他这样的贫困户每年春季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家中还有2.5亩茶园,茶叶鲜叶也拿到这里卖,每年还可以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姚立志表示,他已经于去年9月份脱贫,按照近几年的情况,稳定脱贫不是问题。
  春茶带来的经济效益,受益的不仅是茶农,还有茶厂。
  姚立志所在的古尖香茶厂,2016年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茶厂,但是厂长吴绳友是个非常有眼光和经济头脑的人,更有勃勃雄心。他认准了在舒茶发展茶业的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一门心思要做实做大做强这个产业。2016年,他采用承包山场的形式,陆续在周边千亩荒山栽上了茶树良种“舒茶早”,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茶园面积在逐年扩大,采茶工需求在逐年增多,从2017年的100多人到今年的500多人上茶山采春茶,千亩茶山以倍增的速度展现出强大扶贫带动力。
  吴绳友告诉记者,去年茶厂与10余户在册贫困户签订“扶贫合作协议书”和“用工协议”,为贫困户提供扦插、苗圃管理、茶园管理、采茶、制茶、分检和包装等就业岗位近200个,人均务工收入达2000多元。不仅如此,茶厂还为贫困户提供茶叶栽培、采摘、加工技术培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茶园修剪、除杂、标准化管理等技术服务;对贫困户自家收获的鲜叶,确保高于市场价10%收购,并拿出2万元,购置优质茶苗免费捐赠给贫困户发展茶产业;通过户贷企用,入股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这样,贫困户就有了稳定就业、稳步增收的产业收入。
  “今年受疫情影响,茶园前期管理有所推迟,但是茶叶长势仍然非常好,而且发芽早,所以我动员广大采茶工早一点到我家来采茶,让他们多采一点,多增加一些收入。”说到今年带动茶农的收入,吴绳友信心满满,“去年在我家采茶的,我一共发了60多万元的工资,今年预计要100万元左右,预计平均每个人能挣2000元至3000元钱。”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和资金,大力支持大户和贫困户发展茶产业。2019年,全镇新发展名优茶园1000多亩、“双替代”茶园1000亩,低产茶园改造3000亩,新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名优茶年产量260吨,茶叶综合年产值1.5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2500元。
三产融合迎来更美春天
  初春,该镇九一六茶园上的映山红映红了半壁山场。远远望去,茶树的嫩绿和映山红的粉红交织在一起,漫山春景。
  虽受疫情影响,但还是有不少游人在茶园里拍照游玩,体验久违的自然气息。近两年来,该镇舒茶人民公社景区打造得有声有色,面貌焕然一新。九一六茶园作为该景区的核心部分,自是游客倍增,而位于核心区的九一六茶场,则充分沐浴了三产融合带来的雨露。
  “这里的空气清新,风景很美,茶叶品质也特别好,我们每年春季都会来旅游,顺便买点茶叶。”几位来自合肥市的小学老师,手里拎着好几包购买的茶叶,正在制茶间观看手工制茶。近几年,游客的络绎不绝让场里的茶叶供不应求,九一六茶场场长吴福广也着实体验了一把赚得盆满钵溢的喜悦。
  作为老党员,吴福广当然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自脱贫攻坚以来,作为实施产业扶贫的领头企业,九一六茶场立足自身优势,将场里的效益直接惠及贫困户,实施“两免三保一分红”的直接帮扶措施。具体而言,“两免”即为畈区一棵印、龙王庙、火龙岗、三拐、军埠、梅心驿等6个非产茶村283户在册贫困户,每户每年免费提供1斤价值150元左右的家庭饮用茶;为山区小河湾、山埠、茶园、石塘、沟二口和沙墩等6个产茶村285户中有发展茶叶意愿的121户在册贫困户,每户每年免费提供500株价值150元的“舒茶早”、“山坡绿”等良种茶苗。“三保”即保障贫困户优先到九一六茶场就业,每年30人左右,人均获取5000元工资;保障以市场价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鲜叶和干茶,每年约收购鲜叶5000斤、干茶2000斤;保障为贫困户茶农提供一条龙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等服务,年培训200多人次。“一分红”即利用茶产业扶贫项目产生效益,带动10余户贫困户效益分红,每户年分红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