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种好“菜园子” 鼓起“钱袋子”

——霍邱县城关镇城南村种植业产业扶贫侧记张正武 胡雪峰 本报记者 徐有亭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3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春风拂面,春意盎然。随着疫情减弱,记者一行来到霍邱县城关镇城南村,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浇水的浇水,种苗的种苗,拔草的拔草……一派忙碌的景象。“现在的政策这么好,俺们老俩口虽说年纪大了,但是越干越有劲了。”正在除草的该村贫困户徐文霞说。
  手指着一大片蔬菜基地的该村支部书记王绪忠介绍说:徐文霞老俩口,没什么文化,数十年来一直以种地为生。以前靠着种点蔬菜,打零工勉强度日。近几年的扶贫政策让老俩口重拾脱贫致富的信心,扩大了钢管大棚的规模,今年准备种植6亩地的蔬菜。现已种植韭菜0.5亩,番茄0.4亩。培育中的黄瓜苗1000棵,瓠子苗、丝瓜苗、冬瓜苗共计2000棵。
  据了解,城南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人多地少,面积1500亩,其中耕地面积660亩。耕地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兼种其它粮食作物,村民在从事种植业之外,主要以外出务工及发展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增加收入,人均纯收入处于全镇中等水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对于贫困户来说是重中之重。位于一组的贫困户金应兰,家中5口人,承包地比较少,靠租赁别人家的土地种植蔬菜,一家人早已下地忙活起来了。金应兰现已种植番茄0.4亩,正在培育的黄瓜苗2000棵、四季豆苗1000棵等,长势喜人。
  金应兰在村里还是个热心肠,在自己种植蔬菜销售的同时,还帮助邻居批发、销售。金应兰告诉记者:“我们种植的蔬菜大部分是送到农贸市场进行批发,一小部分是自己销售,还有一部分是在网络上销售,都是送货上门,收入与打工相比翻了好几番,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哎,今年要不是疫情耽误的,俺家的大棚蔬菜早已上市了。”该村四组贫困户汪传江,多年来一直靠种植蔬菜为生。当前,他抓住宝贵的春耕时机,培育菜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目前种植黄瓜0.5亩、空心菜0.5亩、番茄0.5亩等。
  产业发展的好,离不开镇、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扶贫小额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贫困户的心田。
  家住六组的贫困户刘胜良,一直靠种植蔬菜来维持家庭生活开销。产业规模小、蔬菜收入低,艰难度日。扶贫小额贷款让他信心倍增,他不仅扩大了钢管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而且还增加了蔬菜品种,提升了科技种植含量。复耕以来,他已种植番茄苗3400棵、辣椒苗1300棵、黄瓜苗1500棵等。如果全部种植完,一年收入预计可达数万元。
  近年来,城南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战略,按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品”的总体发展思路,把蔬菜产业做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参与”的模式,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的方式,以规模流转土地为抓手,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沿淮菜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城南村的韭菜、黄瓜、西红柿等在城区内外小有名气,形成了以日光温室、钢管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基地和淮河无公害蔬菜相结合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全村脱贫攻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