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书与人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向陌生人膜拜

——读《苏东坡传》有感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3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从陌生走向熟悉该是一段多么艰难的历程。在浩瀚的历史中,又是谁进入了你的记忆,并惹来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真正开始去认识东坡先生,是因为那阙《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每每品之,不禁喟然而叹:唯苏子能吟出此词矣。苏子之才,乃大才,乃全才,乃奇才。“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亲切敬佩的微笑,也学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说道。也正因为这本书,我才真正开始主动去欣然解读这位快乐而可爱的人。
  “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项,借可雄视千年。”(余秋雨《中国文脉》)这些林语堂先生在书中也以其幽默的语言一一为我们展示了东坡的才情。而征服我的往往不止这些,还因其人格。“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字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文学小言》)前三位文学巨匠问鼎伟大,是毫无异议的,静安先生将东坡与此三者相比,更彰显其文化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穿越千年而不朽的人格,引领一批批文人走向正直、走向善良、走向伟岸。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失去、不断选择的过程。而东坡的选择却意外的为中国之文脉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从《苏东坡传》中开始追寻:
  面对官场,东坡选择傲然。宋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四月八日,二十岁的苏东坡考中进士,几乎名列全国榜首,于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学者身份闻名天下。仁宗更是对东坡和弟弟子由赞赏有加,大发感慨:“我为子孙找到了两个宰相啊!”然而东坡的仕途却未能如这位英明皇帝的预知,他的子孙亏欠这位“宰相”太多。由于东坡天生狂放不羁的性格,在官场不懂迎合他人而屡屡遭忌。也为以后的流放岁月增添了许多磨难。任官最大者,翰林学士知制诰(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办公厅主任)。那么他究竟为民众做了哪些事呢?治水患、修堤坝、造桥、发救济粮、创办医馆、移风易俗、传学育人……等等功绩不胜枚举。他傲视宵小,蔑视奸佞,诸如王圭等人。不留恋官场,不攀比权贵,诸如韩琦等人。终以纯净、明亮的生活态度结束一生的仕途。
  面对永别,东坡选择黯然。宋英宗治平二年五月,结发妻子王弗病逝,从此天人永隔。东坡悲痛欲绝,立誓三年不动笔墨。十年后,东坡任职密州时,梦见爱妻,遂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柔肠寸断之词句。英宗治平三年(一〇六六)五月二十一日,老父苏洵去世。还没来得及从失去亡妻的悲痛里走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面对亲人的离去,东坡未能豁达,很长一段时间,生活陷入了黯然。
  面对生死,东坡选择超然。“苏东坡,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的生活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神宗元丰二年(一〇七九),东坡因在谢恩奏章上说了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过分的话。”讥讽时政,评论变法。因而,被抓进乌台(即御史台)。那是中国文化最黑暗的时期。四个月后,贬谪黄州。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李定等小人审问期间,东坡几经生死,也未屈服。如果巨匠的肩膀倘使如此容易被人踩踏,又谈何伟大?生死关头,这位巨匠真正体现了他无畏生死的超然态度。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东坡——以一个有体温、有表情的文化人的身份告诉我们,何谓性格?何谓一个文人的文化性格?他用一生在诠释着。东坡首先是一个文人,因此,现在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看看他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斐然成就。
  东坡词作品我选了这一首: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且行且止,且醉且醒,且壮且傲,又诉之于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一上口,浑身爽朗。
  再看其《前赤壁赋》两句: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问朋友箫声何以如此之悲。朋友感伤,追今抚昔,叹息人生须臾,虚幻难测,不如江流之无尽,时光之无穷。梦想难以实现,因此而悲。东坡立刻显现出其大博大的胸怀与独特的见解:宇宙中没有经久不变的,也不会有停留的刹那,又何必去羡慕这江水呢?
  纵观斯文,无不对东坡之空灵的才思倍感敬佩。境界大了,龃龉就少了。大境界、大胸怀、大智慧。贬谪黄州的孤独并没有磨损他的心智,寂寞成就了他的伟大。
  幸览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至今仍激动不已。世人敬东坡之人格、才情,千年未改、千年不悔。我之对于东坡,从陌生到仰望,再到膜拜,愿用一生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