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印象
皖西日报
作者:朱明
新闻 时间:2020年01月02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朱明
因为抗战,枣庄的微山湖和台儿庄颇负盛名。正面阵地的血战台儿庄,敌后战场的游击微山湖,都是引以为荣的国共抗战的历史诗篇;每个踏上这一方热土的人,在重温这一段历史时,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的。我也不例外;而我,在整个旅途过程中,心里还拥有另一种慨叹。这种慨叹,不是那种游人对于古迹的流连忘返,也不是那种旅者对于名胜的激情澎湃;枣庄归来之后,我有一种不曾有过的、对于某个地域文化的叹赏,以及由此生发的强烈的敬仰之情。 一到枣庄,导游小梁就热情欢快地接待了我们。常人眼中,山东男人似乎与高大爽直、义气质朴不可分离。小梁,一个地道的山东小伙,三十不到,个头不大,还在成长中,或多或少地具备了这些品质。旅途中,他用自己对家乡的熟悉掌故,以自己的爽朗与活泼带给我们的,除了欢声笑语之外,更多的,是对鲁地文化的初步感知。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从地理上看,枣庄应归属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所以常常地,小梁总是喜欢把起源并发展于鲁地的儒墨文化挂在嘴边;好像那些华夏传统的文化,就只属于是他们枣庄的家珍似的。枣庄有滕(滕州)、薛(薛城)等地名的渊源,而“毛遂自荐”、“凿壁偷光”、“脱颖而出”、“班门弄斧”、“墨守成规”等成语典故,都出于此。这是一个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都十分深厚的地方。 枣庄的每一处地名,似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来由,很让我们兴趣盎然。在瞻仰台儿庄纪念馆与古城的时候,小梁向我们讲述了台儿庄地名的由来。当年乾隆四下江南,路过此地,逢一户人家在办喜事。于是遣人送来三枚铜钱,并一上联:“三枚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者爱财。”就在主家为此发愁之时,一孩童对出下联:“一间茅屋待客,嫌贫莫来,来者贪吃。”乾隆大喜,封此孩为官。父辈们便抬着他,满城游行。“抬儿庄”由此得名,后演变为台儿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财”与“贪吃”的二难笑话,也感受到了枣庄人的豁达与智慧。而枣庄的名字的由来,更具神话色彩。相传明朝,山西有个叫梁姓府官,因得罪皇上满门被斩。梁夫人和儿子梁小,母子逃出虎口,一直逃到现在的山东枣庄。后梁小山中救蛇,小蛇感恩,母子俩便诸事顺利。一日梁小进城,得知皇上重病,需要龙鳞三片治病,谁能献上,可做高官。梁小以为这是替父报仇的好机会,但是弄到龙鳞,谈何容易。小蛇知道了梁父一家被害之事,愿意以身上龙鳞帮忙。原来小蛇原为是小青龙。但是梁小当官后,竟把家中老母和替父报仇之事给忘了,后因祸端被杀。梁小死后,梁母孤苦伶仃。一天,小青龙把老太太领出草屋,来到一棵小枣树面前,说道:“我死之后,把我埋在枣树下面,自会有人给你养老。嘱咐他们,要讲良心情义,否则,不得善终。”小青龙死后,老太太依嘱照办。这棵小枣树,成长很快,而且结了十个大枣子。一次,十个枣子“哗啦”一声掉了下来,变成了十个玩童,一齐跪在地上喊娘。于是,枣庄之名由此形成,枣庄人感恩德讲义气更是世代流传;而这也是儒墨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 第二天,我们去了微山湖湿地公园。小梁说,微山湖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商代时,纣王昏庸无道,其兄微子屡谏无果,愤而出走至现在的微山岛隐居,死后葬于岛上。微山湖因此得名。湖中数万亩荷花,一览无余,美不胜收。据说当初,微山湖是没有荷花的,这其中也有个美丽的传说。一白蛇因获救于当地一渔民,便成为荷花仙子,与之成就美好姻缘。不料此事让玉皇大帝知道了,派天兵捉拿,并重罚化作荷花,从此不许离开微山湖。于是原本平淡无奇的湖泊,就成了今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微山湖。 两天的旅程,一串的故事,告别了小梁;枣庄,富有历史文化意蕴,充满神话传说色彩。枣庄这个地儿,地名有来头,风景有看头,真正的名不虚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