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时事·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靶向”施良策“造血”拔穷根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1月02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上接一版)如何将荒山变沃土?裕安区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独山镇引进了安徽裕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在公司打造的钱店万亩油茶基地建立了油茶产业脱贫示范基地,构造起“党建+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为了扶持油茶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该区财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用于完善基地内交通道路设施,解决了交通不畅的问题。并出资兴修基地内的水利设施。基地建成后,除了流转土地费用以外,基地的就业岗位优先面向贫困户,通过从事锄草、施肥、清沟、打药、采摘等工作,人均每天可收入50—100元,每年为贫困户增加工资性收入3000元以上。
  转变财政“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握拳”发力惠民生,精心组织、创新举措、大胆实践,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支持产业扶贫。2016年5月,国家和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会议召开后,裕安区立即研究部署,开展了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探索出“编制两案、组织两审、实行两公、实现一专”的“七步工作法”(编制年度计划整合资金草案、年度整合资金审议方案,区扶贫开发领导组会议审议、区委常委会审定,公示报备、公开下达项目计划,整合资金归集专户管理),确保了资金使用精准度和使用效益。2016-2019年共整合19.0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2017年国务院贫困县涉农整合资金专项督查组对裕安区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该区被省财政厅评为整合涉农资金示范区,多次在省财政厅专题会上作经验交流。
  装上“保险锁”,吃下“定心丸”,创新实施“深贫保”产业保险项目
  今年50多岁的赵以宏患有多种疾病,家中共有三口人,除老伴外,还有一位近100岁的老母亲,生活一直十分窘迫,是裕安区顺河镇枣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家庭实际,赵以宏决心通过养鸡脱掉贫困的帽子。2018年7月中旬,刚刚入伏,赵以宏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他养的鸡隔三岔五开始死亡,前前后后竟然死了107只,这可把赵以宏心疼坏了。后来突然想到村里扶贫专干给他养的鸡统一买了保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赵以宏拨打了扶贫专干的电话。得知情况后,该村扶贫专干第一时间来到赵以宏家进行了现场勘查,并且协助他对已经死亡的鸡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随后,又指导赵以宏填写了“深贫保”简易赔案协议书。最终,他得到了保险公司3210元的赔款。
  为脱贫上把“保险锁”,赵以宏的案例只是裕安区实施“深贫保”项目的一个缩影。为增强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信心,增强贫困户抵抗自然风险、意外风险及市场风险的能力。2018年,裕安区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六安市分公司积极探索“扶贫+保险”模式,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贫困户特色种养业保险(简称“深贫保”),保障贫困户特色种养业因灾、因病虫害、因意外或价格下跌造成的收入损失,积极化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2019年区财政投入286万元为所有实施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的25143户贫困户统一代缴个人保费,贫困户保额1万元,对贫困户种植作物因自然灾害、病虫害造成损失,养殖品种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动物疾病或强制扑杀造成的损失,或两者上市销售时价格下跌造成的收入损失,合理确定赔偿金额,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化解产业发展风险。截至目前,理赔2707次250余万元,其中畜禽养殖赔付2591次235余万元,在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较大情况下,贫困户利益得到了保障。在今年5月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裕安区就此项工作作了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