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良策 “造血”拔穷根
——裕安区脱贫攻坚工作侧记万心富 本报记者 张世巧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1月02日 来源:皖西日报
时下,踏进裕安区这片红土地,一股决战脱贫、奋勇争先的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驻村工作组和镇村干部凝心聚力破难题、干群齐心协力拔穷根的生动场面。近年来,裕安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区而为、尽锐出战,以铁的意志和决心,紧扣“精准”,求实创新,靶向发力破解扶贫难题,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截至2018年底,裕安区累计减贫4.48万户12.73万人,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完成4436户862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1%。2017年、2018年该区连续两年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好”的等次;2019年4月份省政府批准裕安区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份裕安区代表安徽省接受了国家2018年贫困县退出抽查,认定脱贫质量较高,符合脱贫摘帽条件。 “清单式”定任务,精准化“拔贫根”,打造县级扶贫项目库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盼。为确保扶贫项目符合群众意愿,我们根据前期走访中摸排出来的项目,制作《群众意见收集表》,由包片干部入户征求意见,就这样,初步形成了村级项目清单,并由村民代表进行评议。”裕安区新安镇小牛村党支部书记邓德仓介绍说,近几年来,该村针对扶贫项目建设情况,结合村里实际和村民需求,建立了村级扶贫项目清单,让“村里的项目村民说了算”。通过建设项目清单,逐层上报进入区级项目库,区资金计划下达后,分项目进行实施,很好地将村民意愿与上级计划结合起来,做到无缝对接,既推进了脱贫攻坚,又满足了群众需求;既解决了村两委“手中没米,唤鸡不灵”职能弱化的难题,又激发了群众“给自己干”的主动性,为项目上心出力、添薪加柴。 “火力不集中,水总烧不开。”惠农、扶贫项目资金分散在区发改、农业、扶贫等部门,这个部门送一批苗,那个单位铺一段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好比烧开水,柴添不到一块,难题怎么破?“清单式”定任务,精准化“拔贫根”,围绕解决项目实施中容易出现的资金等项目、项目不落地、投入不对标、效益不明显、实施不规范等“一等四不”问题,裕安区结合实际,构建了“一组四专”工作体系,规范项目的储备、筛选、实施、资金拨付、监管“五大”流程,建成2018-2020年项目库,谋划项目8949个33亿元,实现扶贫项目全流程管理,建立了扶贫项目库建设“裕安模式”。在2018年4月全国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现场培训会上,该区作了经验交流,并提供观摩现场。之后,湖南、青海、陕西、广西、海南、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及省内数十批学习考察团赴裕安区考察扶贫项目库建设。 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建立涉农资金整合“七步工作法”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裕安区在产业扶贫上做出了特色,并打造了像裕安区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国家级产业扶贫名片。钱店村位于大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在过去,没有经济效益的荒山居多,村民生活十分贫困。 (下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