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给我阳光 我用星光回报
张正武 本报记者 徐有亭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当乐善好施、凡人善举成为一个乡村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时,当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时,真善美的文明之花便会在这个乡村悄然开放。他身患残疾,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恩回报社会,不抱怨不自弃,他就是霍邱县范桥镇刘庙村“最美残疾人”刘向东。 36岁的刘向东出生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严重残疾。身残志坚的他通过刻苦努力,初中毕业就考取了合肥一家专科学校。可因身体原因,找工作到处碰壁,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刘向东兄弟四个,在家排行老小,老大患有精神病,老二、老三常年在外务工,70多岁的父母就和他生活在一起,家里困难可想而知。该镇党委、政府知道此事后,将刘向东和大哥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帮扶下,刘向东盖起了新房,开起了百货店和理发店,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小店里挂起了电子商务进农村便民网点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这两块牌子。从此,刘向东就有了志愿服务的平台,改变了一个残疾人的人生之路。 刘向东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尽自己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今年夏天,在外务工村民刘亚东父母生病急需用钱,自己又抽不开身,刘向东就让他把钱汇到便民银行网点,取钱后刘向东亲自把钱送给了刘亚东父母手里,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范桥中心校七年级留守学生刘金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写作业是个难题。刘向东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帮他辅导作业。南元小学是个典型的农村小学,课外读物少。刘向东出钱购买了一些书籍杂志,分门别类地把这些书无偿送给学生们阅读。寒暑假,他在自己的小屋办起了义务辅导班,向学生讲解网络游戏的危害。 今年11月8日,刘向东参与了冬季送棉衣活动,将平时下村收集的棉衣棉被4大袋子捐赠了出去,有的寄给灾区群众,有的捐给山区孩子,最远的捐到了贵州省。 王老庄敬老院是刘向东每月必去的地方,定期免费给老人理发、打扫卫生,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这样的爱心志愿服务温暖了敬老院的老人们。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刘向东将便民网点开到贫困户门口。把线上线下农村土特产销售信息告诉给农户,打开了农户土鸡蛋、红薯、茭白的销路,村民收益翻了一番。大部分贫困户已提前脱了贫。沟东村民组刘家友今年仅销售土鸡蛋就增收1500元。 “社会给予我阳光,我希望用自己的星光回报。”刘向东告诉记者,今后会将爱心志愿服务继续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