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在优化结构中做大经济“蛋糕”

——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绩与谋划 本报记者 张传豪 曹辰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10月份,中国首个氢燃料电池自主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六安建成投产,国内自主技术生产的首台套电堆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自主技术电堆开启了产业化进程。据了解,明天氢能公司是国内燃料电池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成建制研发团队的企业,拥有燃料电池领域唯一的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公司被定为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承担单位。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持续发力,抓好重大项目的动态调整,着力优营商环境,经济运行表现出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突出特质。明天氢能发展的大好形势,就是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可喜成就的一个典型代表。
有效应对,抓好顶层设计
  现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019年,在外部经济持续下行、内部新旧动能接续不足的严峻挑战下,我市抓好工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高规格召开全市工业和民营经济大会,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加快构建“3610”产业新体系,工业经济骨骼不断壮大。
  9月16日,金寨春兴精工5G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这是革命老区金寨县经过多次努力,最终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重诺守信的诚意打动投资方,从而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该项目主要生产加工制造5G通信滤波器(含陶瓷)、天线、通讯射频器件、精密铝合金结构件等,总投资20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可达到移动通讯射频器件65万件,精密铝合金结构件680万件的年产能力。春兴精工5G科技的引进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是六安下定决心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窗口,“无中生有”,布局先进制造业的萌端。
  与此同时,我市还着力开展规模企业递次纳规、困难企业诊断救治、“僵尸企业”处置专项行动,帮扶困难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今年1-10月,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7.5%,居全省第12位;工业投资增长18.3%,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4.2%,均居全省第5位。嘉悦新能源高效光伏电池片、迎驾野岭产业园、蓉胜超微线材、丁集婚纱产业园、华润雪花9万听罐装啤酒线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或加快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运行表明,我市工业发展的高质量效益已经显现。
优化结构,提升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稳增长办法,各行业形成合力,扭转了经济增长长期慢于全省的被动局面。”根据相关部门披露的信息,今年以来,全市GDP增速一直高于全省,前三季度增长8.1%,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的同期新高。
  成绩的取得,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果。今年我市深入推进“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扎实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合作协议,霍山石斛载入《中国药典》2020版。“山水文化运动休闲旅游、健康医疗养老、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得到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经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重点突破,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11月23日,总投资135亿元的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与5G智能终端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我市舒城县产业新城,这是今年以来落户我市的又一个重大工业制造业投资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200亿元。该项目的落户,不仅标志着我市乃至全省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迈上新台阶,更是我市近年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也为将来六安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良好的企业基因。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收好官开好局的重大意义。“要在做好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主要措施向经济发展一线集中、朝经济发展发力,聚精会神搞经济,特别是力争在合六经济走廊、现代化工业体系、绿色康养、智慧城市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突破。”近日召开的市政府2020年工作务虚会上,政府各相关负责人和经济职能部门重点谋划了明年经济发展工作。
  “牢牢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据了解,我市将持续推进“3610”产业体系建设和工业转型发展“十大行动”,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集中度。围绕钢铁、新能源汽车、航空3个先导产业加大补链强链力度。加快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布局,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千名干部进万企”行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早落地、快建设、见效益。
  不仅如此,我市在谋划明年工作中,还将充分利用和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合肥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机遇,以合六经济走廊为主轴,以8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积极融入长三角,对接前沿发展趋势,力争在区域联动上谋得一席之地。
  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将始终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做大经济总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六安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改革发展的新活力,持续凝聚绿色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