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检察之窗·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友谊村:红色基因代代传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朱忠礼

  舒城县万佛湖镇友谊村,地处大别山北麓、天龙山东南山中,是山区和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攻坚工作做到户,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山民脱贫改貌的积极性。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山村、富饶的山村、繁荣的山村。
  穷则思变。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个村有近20人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其中有10多位为抗击日寇、推翻“三座大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村里统计的革命烈士有11人,其中外籍无名烈士1人。
  周桂英老人的父亲周成仁,1938年秋与小叔周月炳到舒城县高峰乡东西港冲参加了新四军。周成仁由于入伍后坚持学政治、学军事,革命素质很快提高,作战机智勇敢,履立战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连长。这年夏天,有位乡亲卖大条把到寿县,见他带领一百多人威武雄壮的队伍,回乡后即宣扬说:新四军走到哪里群众都欢迎,周成仁进步很快,已当上连长了!伪中心组长听到以后,立即向国民党县党部汇报了情况。未过两天,县调查室到友谊村将卖大条把的村民带到毛竹园镇以“通共匪”罪名枪决;将周成仁的妻子和12岁的周桂英也关进了大牢,严刑拷打,追问周成仁与家里和村里哪些人有联系,结果一无所获。半年后,因周桂英是小女孩,被当地胡福三户长保出来了。可她的母亲做了两年多的班房,才被山七镇本家周边良保释。
  在抗日战争中,周成仁奉命带部队在皖中皖东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在安合、六合公路,在津浦铁路东西,破坏敌人要利用的公路、铁路、桥梁、电线,拦截日本鬼子运输车辆,夜袭敌踞点,参加过铁路、公路沿线多次战斗,战功卓著,抗日战争胜利时已晋升为营长。在解放战争中,周成仁所在部队为华东野战军2师5旅14团,1946年8月他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壮烈牺牲,直到解放后民政部门发烈士证书时家里人才知道。
  听周桂英老人说,父亲周成仁是个有文化的人,性情开朗,处人随和。他看了不少书,字写得很好看,还会拉胡琴、吹笛子、吹锁呐。他对国民党、政府、军队、地主老财欺压剥削穷人深恶痛绝。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吃睡不安,丢下妻子和两个女儿,偷偷参加了新四军。
  周桂英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孩子们小时候都喜欢听母亲讲外公周成仁的革命故事,讲外婆坐大牢的情况,听后感到很荣耀。1970年,镇上派干部到村里动员青年参军,年满18周岁的长子秦廷华自告奋勇报了名。后来他父亲听说儿子是西藏兵,心里有些顾虑,怕儿子吃不下来苦。秦廷华说,外公一参军就跟日本鬼子开战,环境不好我不怕。周桂英也安慰老伴:“让孩子去吧!哪个人不是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环境越差,越能磨炼人。”12月26日,秦廷华正式穿上军装。
  秦廷华还说:西藏气候确实恶劣。他们11师32团1营住地条件很差,描述“山高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一点也不夸张。全营吃住行都在直径200公里的班葛尔湖上活动,主要是保卫国家第四次石油勘探大队同志们的安全。说是湖实际上没有水,都是大一块小一块的硼砂地,风一吹硼砂乱飞,睁不开眼睛。部队练兵也在砂地上和砂丘上。部队首长看他心灵手巧,将他从通讯班调到理发班,后当副班长。
  秦廷华在西藏当了7年兵,1977年复员回乡。回乡后先担任村治保委员,后来做些公益事业。全村敬老院老人和居家无人照顾的老人,他都登门常年免费理发,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帮扶之事。
  友谊村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和村民,对革命烈士都非常崇敬。对有名烈士,他们搞好烈属优扶;对无名烈士,他们坚守烈士墓碑。1938年新四军4支队手枪团,在歼灭天龙庵股匪罗大刚战斗中,有一姓雷的侦察员壮烈牺牲,村民们不仅为他在山中选块风水宝地安葬,而且守护了70多年。每年“清明”时节,当地人都去换坟帽、添新土,烧纸和敬献山花。2015年雷墓迁到县新建的烈士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