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社会广角·卫生保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霍邱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助脱贫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讯(陶应平 记者 宋金婷)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精神,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降低患者就医费用,今年7月以来,霍邱县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群众之间架设起“医疗高铁”,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超的医疗技术服务,为全县健康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11月2日上午,霍邱县石店镇卫生院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石店镇井岗村63岁的贫困户黄仁信骑着电动车,迎着冬日的暖阳,不紧不慢地从家中赶来了。“老黄,还不快点,来不及了!”同村的邻居知道老黄又要到县里去看病,看到他不紧不慢的样子,急忙打招呼提醒他。“来得及,来得及,”黄仁信回应说,“现在县里专家来到石店镇坐诊,看病再也不需要起早贪黑了。”
  该县31个乡级卫生院及所辖村级卫生室,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分别由县一院、县二院、县中医和县六院牵头,组建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所有医疗单位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对医保基金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包干使用。每周二、周四选派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儿科、超声科等科室的高级职称医生到所辖卫生院坐诊,为当地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解决了霍邱群众“看病远、看病难”,而且也解决了他们“看病贵”的问题。家住霍邱县冯瓴乡新台村的刘海,今年11月3日,不幸被滑落的钢筋扎到眼睛,被紧急送到县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治疗,于6日脱离危险。进入恢复疗养期后,县二院及时将他转诊到新台村卫生室进行观察、挂水、消炎、疗养和恢复,现基本痊愈。20来天,全部医疗费还不足1000元。“如果在县里医院治疗恢复,至少要5000元,这还不算上家人陪护、往返车旅费等。”霍邱二院眼科科医生张瑞雪说。
  霍邱县通过“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按着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升的原则,从资金打包、清单管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县乡村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内部运行新机制。按照50+N或者100+N病种,对在县内医疗机构首诊的病人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分级诊疗新模式。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县级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牵头医院将术后康复、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转诊到卫生院进行治疗,保持诊疗延续性。今年全县通过医共体上转病人7779人次,下转病人1588人次。
  霍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辖30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98个行政村,86个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2.7万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的有5万多人。“我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试点工作4个月来,成效渐显,全县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和医共体内财务一本账、人员一家人、管理一条线,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了霍邱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谈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霍邱县卫健委主任陈俊给出了这样评价。
  据悉,截至10月底,霍邱县县内就诊率较7月份上升5.2个百分点。具备50+N种疾病诊疗能力乡镇卫生院占比较7月份上升38.71个百分点。牵头医院Ⅲ级以上手术占比较7月份上升1.62个百分点。医保基金使用县内占比提高7.71个百分点;市外占比较7月份下降7.77个百分点。医院发展可持续、医保基金能保障、医务人员有动力、群众健康得实惠等四方共赢的新局面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