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直通车·百味人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蓼子花开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喻本荣

  蓼子花开,在晚秋.婉约,清扬。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读到宋代诗人黄庚《江村即事》里的句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芦花似雪、蓼花如火的锦绣秋光,意象中的秋日,辽远,深厚。
  秋日暮晚,河堤出步。在一丛狗尾巴草中间见有一株花红,很独自,很拙朴。蓼花!蓼花!久违了,像遇见淹没在时光深处那位读过诗书的家常妹子,喊起来有些远,有些凉。我用手机拍下她,细长的叶,碎碎的花,悄悄地开着,毫不起眼。花苞红中带白,如若染色的米谷,挨挨挤挤结成穗状,羞羞地在风中轻摇,似花,又似果实,精致地美着。
  蓼花在民间,在僻静的河堤岸,在寂寞的沼泽深处,不伟岸,不高贵。春的风吹过山山岭岭,开始眷顾那些桃花杏花时,蓼花却在等深秋,像是在等一个人的中年,那么远。春夏时节,丛生的蓼草风风火火,在河岸,在水边“游龙”一样,蓬蓬勃勃地生长。
  读到写红蓼的诗,实在美,“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秋水鹭飞红蓼晚”。秋日水泽,一坡红蓼,几点白鹭,粲然秋光,安然若素,将秋意铺陈得淋漓尽致。
  也许是蓼花的“蓼”与“寥”字谐音,让人避讳,喜而远之。《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宝玉为大观园各处题名,其中把一处胜地题名为”蓼汀花溆”。“蓼汀”一词是从唐代罗业“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诗中而来,“花溆”一词出自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可“蓼汀花溆”意境萧瑟,所以元春看了说:"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删去“蓼汀”,“花溆”更显得温和繁盛。
  古人送别的场景,常在岸滩水边,那些地方多生蓼花。唐代许浑《朝台送客有怀》曾曰:“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滩。”离乡之人莫回首,回首间,也只有无尽的蓼花和枫叶摇着秋风,一片空茫,满目荒愁。还好,江水之畔,蓼花在开,密密匝匝的花朵,一穗穗似烟含愁。我想蓼花的红恰恰给离别人眼中平添了几分喜气和暖意,或许可以冲淡一些离别人悲秋的情愫。
  晚秋是花朵缺失的季节,菊花将尽,梅花未开,草木凋零,天地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狂草。人至中年又逢秋,梧桐雨落滴清愁。季节轮回,中年开始犹豫了,怀有怯惧之心,抬眼遥望,莽莽苍苍,风烟一片,更容易让人怀想起人生章节中的一些小纠结,无奈青丝渐白发,这时候,我想蓼花最应了这年岁,且在心头种蓼花吧,陆游的“数枝红蓼醉清秋”是应了中年之景的,中年如蓼花,一丛丛红蓼开落在寂寥处,怎么看,都是好。姑且把自己站立成一枝秋光中的红蓼,细碎繁花,红过紫过,仿佛是心中经历过了的一场干净而又牵扯不歇的浓情。
  蓼花是乡间的野花。倒是落户古人的诗词,却没见得谁把蓼花请进园中庭院。蓼花一直野生野长在民间,可想,能了悟蓼花清寂之美的人大凡也是在中年之后,就像少不读《三国》。
  蓼花在尘间,独自开落,不张扬,不落俗。也好,也好呀。
  秋日回故乡,一路秋光。暮色中,又见浩浩荡荡沿河堤盛开的蓼花,可与远天的红霞媲美,那样热烈,那样赤诚,那样清扬。泛滥的乡思甜惆如红透的蓼花,纷纷扬扬。沦陷的乡愁,铺满了纸里纸外,照亮了故乡的秋天。
  蓼子花开,人到中年。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