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甘蔗林
皖西日报
作者:李成林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成林
又到甘蔗收获的季节,我想起了小时候吃甘蔗的事情。 那年我生病,父亲背着我去街上的一个医生那里看病。回来时,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叫卖甘蔗。父亲看我眼馋,就从贴身口袋里摸出几张分币,买了一棵最直、最壮的甘蔗。 父亲将首尾的两段折下来自己吃,将中间的几段递给我。甘蔗很甜,我吃得津津有味。父亲说:“没想到甘蔗这么甜,真的很好吃。它不就是地里长出来的吗?我们也可以种啊!” 说着,父亲就转了回去,和那个卖甘蔗的大爷聊了一会,说好明年春天就去他家买甘蔗种,父亲要自己种甘蔗。 当时,甘蔗在我们家乡还是稀罕物,栽植的很少,根本不愁销路。家里的自留地也不多,一个家庭能挤出半亩地栽植甘蔗就不错了。至于栽培技术,父亲说,那个卖甘蔗种的大爷跟他简单一说,他就会了。这事当然难不倒父亲,他可是我们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庄稼把式呢! 第二年春天,父亲找到在供销社工作的表叔借了钱,买回了甘蔗种。说是甘蔗种,其实就是一捆没有打去老叶、没有斩去甘蔗头的甘蔗。不过,经过一个冬季的储藏,甘蔗叶早已变成了枯黄色。 父亲将一把割稻用的砂廉刀口朝上绑在板凳上,然后把甘蔗拿起来,一个节一边留三公分左右,每一节就是一棵甘蔗种。那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甘蔗两节之间是甘蔗种的“废料”,但却是甜滋滋的甘蔗。我舍不得一个人独吞,便拿出去和小伙伴们分享。而这一次分享,却惹来了周围邻居的“眼红”,大人们不约而同来到我家,找我的父亲咨询甘蔗的栽培。父亲说:“你们不要着急,等我今年栽植成功了,就给大家‘留种’。” 甘蔗栽植不是高科技,一般的农民只要掌握育苗、移栽、施肥、管理等几个关键环节,没有栽植不成功的。当年,我们家的甘蔗就获得了大丰收。寒露一过,父亲就带着我们钻进密密的甘蔗林,剥去甘蔗叶,让秸秆裸露在外。父亲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甘蔗只有经受了寒露霜打,才能更加甘甜。做人也一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父亲给乡邻留足了甘蔗种,第三年,我们生产队的大部分农户都栽植了甘蔗,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片茂密的“青纱帐”。 因我馋嘴吃下的一棵甘蔗,发展成了一片片甘蔗林。此后,甜美的甘蔗,不但成了小孩子最廉价的美食,也让贫穷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每年的春节,小伙伴都穿上了新衣服,连大年夜的爆竹声都浓烈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