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汪河池: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本报记者 黄雪彦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职时,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岗岗都是示范岗;退休后,她继续奉献爱心、服务群众、回报社会——
  9月28日,记者走进市政务中心服务大厅,就看到一位精神、干练的女同志正在忙碌着,有前来咨询办事的,也有同事或者熟人路过打招呼的,她就是汪河池。“我每天都能遇到一些资料不全,不知咋办的办事群众,我会帮助他们做一些在网上申请、下载、上传、复印、打印资料等应急的事情,直到事情全部办好。”汪河池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入党30多年来,汪河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将为人民服务刻在了自己心中,谈起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汪河池由衷地说,“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多做点事,多做实事。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服务第一,群众至上,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扎根在我的心里。”
一句话语,每天要说上百遍
  初见汪河池,她身穿白色衬衫,黑色长裤,鹅蛋脸,大眼睛,一头披肩短发显得非常精神、干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正是这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语,她平均每天要说上百遍。
  2018年7月,已经从岗位退休下来的汪河池自愿加入市政务中心新成立的志愿服务大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在退休后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为民服务故事。
  走进市政务中心服务大厅,进门右手边摆放着一张简易的办公桌,这就是汪河池的志愿服务台,桌子上放了两块牌子,上面写着汪河池志愿服务大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承诺。在服务台后面的墙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显得特别醒目:“要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汪河池告诉记者,她之前的办公场所设在综合服务台的后面,今年夏天她找领导汇报,将志愿服务台前移,从群众找她办事变成她主动为群众服务。“他们一进来我就主动打招呼,一问就知道办什么事的。”
  2018年下半年,因市区佛子岭西路改造,公交线路改道,全市乡镇公交全线开通,有许多70岁、80岁老人到大厅办理老年优待证和老年公交卡,由于孩子大都外出务工,所以老人们经常因不识字、不认识路、不常出门,上错了车、坐过了站、走错了路。为此,老人们办完事情后,汪河池总是一一护送到改道新线站台,下雨打伞送、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搀扶送、腿脚不便推着轮椅送。整整10个月时间,汪河池接送的老人累计达700多人次。
  就在前段时间,家住裕安区大别山路的98岁老人管素清前来办理老年证和公交卡,因为不熟悉环境,走到了隔壁的徽商银行,被执勤保安送到服务大厅找到了汪河池。了解情况后,汪河池二话没说,先将老人扶到休息处,然后倒来热水,仔细询问情况,帮她免费拍照、代理办证,办理结束后,并垫付20元钱将老人送上了出租车。老人不停地说着:“这个姑娘真好,这个姑娘真好。”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汪河池发现有许多老人办老年证和公交卡不知道带照片,或者照片小了办不了。以前只要时间允许,她就带着他们去拍照,遇到下雨下雪天非常不便。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前段时间她自费购买了打印机和相纸,为老人提供免费拍照服务。
  一句普通的话语,一杯温暖的开水,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温暖了前来办事群众的心。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本留言簿,随意翻看了几页,就看到了群众对汪河池的评价。来自河南周口的商联合、张霞夫妇写着:“汪大姐服务态度真好,细心、热情、周到,令人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真不愧是全国劳模!”来自裕安区新安镇的老人王小明写着:“汪河池同志办事很热情,我没带照片,她免费给我照,我很满意。”
  据不完全统计,在汪河池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时间里,她和队员们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16000多人次,她个人义务服务累计时间超过4560个小时。“我所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要看到群众办完事后满意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了。”说到这些事情,汪河池表示不值得一提。
一面旗帜,影响众多身边人
  退休不褪色,激情红似火。
  2018年7月,汪河池加入六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大队,服务队下设6个分队(金安区政务中心、裕安区政务中心、车管所中心、不动产中心、海事局中心、公积金中心)480多名志愿者。汪河池的志愿服务行动,温暖了一批人,感动了一群人,带动了一片人。
  在她的带领下,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上下窗口、服务总台和保安,热情主动为群众引路、导办、帮办、下班后仍然在为群众服务的现象蔚然成风,大家比服务,比奉献,你追我赶。 
  其中,有的窗口不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窗口服务也在不断总结中提升,已上升了几个台阶。有的窗口负责人说:“我们窗口许多年轻人,都是汪大姐的粉丝,特别崇拜她。”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我觉得,汪大姐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人,‘全国劳模’这个称号真的当之无愧。退休后,她仍然发扬奉献精神,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多跑一次。在生活中,她关爱同事,凡事总是为别人着想。同时,她艰苦朴实,经常忙的午饭就啃一个馒头,一根玉米棒。但是却经常掏钱帮助困难群众。汪大姐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说到汪河池,同事周桂芝如是说。
  采访中,汪河池多次提到,对党和人民的恩情她无以报答,于是,她总是微笑,努力,上进,发光……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记得入党宣誓的那一刻。我要以党员的标准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我将会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奉献社会,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坚持自己的初心,永不改变!”汪河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门心思,工作中精益求精
  汪河池曾在六安纺织厂细纱车间工作了21年,当了13年挡车工。在厂里开展的各种劳动竞赛中,她都是名列前茅。她连续三年参加厂部操作技能大赛,一次第二名,两次第一名,并以单项操作接头29.5秒(部颁标准42秒)的好成绩,打破了纺织厂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全项操作以100.25分的总成绩创下了省同行业最高水平。
  1998年,汪河池被调到了市交通部门,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2001年,汪河池再次调到原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在运管处窗口一干就是16年。期间,她办理各种道路运输证21.6万余本;办理申报许可签章、经营许可证签章、线路复核签章、线路延期签章、线路临牌签章等1万余件;整理各种车辆档案22.5万余份;处罚未按期年审“从业资格证”4600余本,合计共办理业务45.5万余件,100%无差错、零投诉。
  正应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这句话,汪河池的热情、敬业、真诚和微笑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汪河池所在的窗口连续6年荣获窗口服务中心年度“红旗窗口”称号,并多次荣获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省道路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2004年10月,由于汪河池出色的工作表现,组织上任命她为原市运管处行政审批服务科副科长。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自己带头,以身作则,说话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汪河池说到做到。作为执法单位的服务窗口,经常会遇到一些托关系说情的事情,汪河池总是把原则放在第一位,坚持从自身做起,以良好的形象感染人。
  恋亲不为亲徇私,是毛泽东同志给自己定下的原则。而这,同样为各级领导干部把好亲情关提供了重要遵循。一次,汪河池的一位亲戚来窗口找到她,告诉她自己经营的大货车因超载被执法人员扣留,看能不能在窗口办理处罚业务上“手下留情”。知情后,汪河池不但没有对那位亲戚“网开一面”,反而严肃地教育了那个亲戚一通。
  “公生明,廉生威。”汪河池成了六安市运管系统清廉自守的一面镜子。她时时提醒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些年来,她身为窗口负责人之一,从没有搞过特权,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称赞。她本人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勤廉模范等诸多荣誉,并当选为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汪河池同志是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楷模,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做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退休后,她还放不下为民服务的情怀,一心想着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目前,汪河池志愿服务大队已经成为我们政务服务大厅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在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将把向汪河池同志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汪河池的劳模精神,促进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提速增效。”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人韩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