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人在旅途·广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梦留沙溪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庄有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虽算不上孔老夫子说的智者和仁者,但我生性也喜欢山水。己亥年孟秋时节,溽暑刚刚有所消褪,我终于盼来了去福建三明市学习考察的机会。前些年因公出差匆匆路过那里,大脑中没有留下多少印迹,因孤陋寡闻,只知道那里有武夷山和沙溪,还有以小吃声名远播的沙县。
  8月24日下午,我们一行6人,从合肥乘高铁先到永安考察,第二天下午便来到梦寐以求的沙县。在当地人大常委会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先到沙县医院学习考察城乡职工医疗保障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薄暮时分,来到沙县小吃文化城,参观体验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和地方风俗民情。沙县人大的负责人对我们一行接待得十分热情周到,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沙县的前世今生、自然风光,特别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小吃。一路走来,我们目不暇接,洗耳恭听,充满好奇与兴奋。
  夜幕降临,我们一行在沙县人大负责人的引领下,来到小吃文化城一家小吃店用晚餐。小吃店为两层仿古建筑,青一色的木门木窗,绛紫发亮;走廊上方挂着一盏盏大红灯笼,格外惹眼;整个房间装饰典雅,古色古香,给人特别温馨与舒适之感。到了包厢落座后,服务员每人递上一盏红边茶,看着橙红透亮、香气浓郁的茶汤,我禁不住小啜一口,觉得满口生津,回味甘甜,神清气爽。我们一边品着香茶,一边聆听主人们的精彩介绍,感觉十分惬意。
  晚饭开始了,实行的是分餐制。服务员来往穿梭,每人面前先摆上几道小吃,主要有扁肉、豆腐丸、豆腐脑、米冻皮、蛋素、泥鳅粉干和板鸭等。这些糕点有圆形的、四方形的、长条形的、三角形的、不规则形的,有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灰色的、白色的、杂色的,可谓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视之不禁心花怒放,胃口大开。我便不顾吃相,大快朵颐,风扫残云般全部下肚。我们边吃边听主人介绍小吃的来历和特点,尤其是扁肉的做工十分精细考究,选上等食材,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味道脆、嫩、香、甜,入口爽脆,食之终身难忘。服务员及时把吃光的杯碟撤下,又重新摆上新的小吃品种,主要有口香饼、葱肉饼、杏仁酥、汤圆、白果、糍粑、米冻糕、烧麦、牛肉丸、八宝饭等等,似碧玉、似玛瑙、似琥珀,小巧玲珑,十分可人。我们个个宛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吃大餐似的,吃得“老水牛不抬头”,饱嗝连连,难以下箸。主人一边劝我们品尝各道小吃,一边继续介绍小吃的原料、产地、做工和风味等特点,其中八宝饭是由糯米、核桃、葡萄干、红枣、桂圆、薏米、白糖、红绿丝等富有营养的八味原料搭配精心烹制而成,色香味俱佳。这些美食,令我们不仅大饱口福,而且还饱了眼福,增长了见识。
  交谈中得知,沙县小吃由来已久,它属于古代中原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保留古老文化传统意识的特点,有中国传统饮食活化石之称。在继承中原小吃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色,进行不断创新。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小吃品种发展到上百种之多,常年供应的有好几十种。沙县小吃从原料上可分为米类、面点类、豆类和其他类;从加工方法上分为蒸、煮、炸、烤、腌等类;从口味上可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城关小吃流派,口味以清鲜甜淡为主,制作精细,代表作品有扁肉、烧麦、肉包等;二是夏茂小吃流派,口味以咸辣酸为主,制作粗犷,代表作品有米冻、喜粿、米冻皮、牛系列等。另外还有节令小吃、常规小吃和地方小吃之分。
  沙县小吃遍布城乡,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凡有井水处,便有沙县小吃”。沙县小吃蕴藏着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扁肉西施”、“罗英笏与扁食”、“彭德怀与沙县小吃”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沙县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沙溪横贯全境,流入闽江,注入东海。相传沙溪流经沙县城关河段,水中有一条“虬”(即无角龙),故此河段又称虬江、虬溪,沙县县城因此别称虬城。沙县古属延平府沙县,又名沙阳,简称虬。东晋379年始设沙戍,405年升格为沙村县。隋朝改沙村县为沙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不久又废;唐永徽六年(公元665年),再次复置,延续至今。沙县居民,大多于西晋五胡乱华和永嘉之难时从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中原地带迁居而来。他们为了生存繁衍,北上南下,四处经商打拼,渐渐站稳了脚跟。因此,沙县自古即为商贾云集之地,故有“金沙县”之名。当地流传“金沙县、银建瓯、铜延平(南平)、铁邵武”之说。沙县依山傍水,气候湿润,自古美女如云,故有“延平枕(南平的枕头)、贡川席(永安贡川的草席)、沙县洋娟(女儿)不用挑”(指女孩个个长得水灵漂亮)的美谈。
  改革开放前,沙县小吃主要在当地流行,外地人只有出差到此地才有机会享受到小吃的口福。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沙县小吃渐渐风靡全国,并走出国门,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2006年被认定为“中国小吃文化名城”;这一年的12月8日,沙县政府与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至今每年举办一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沙县现有人口近27万,外出经营小吃的多达10万人以上,采取连锁经营上市,抱团取暖,滚动发展,年创产值一百多亿元,成为响当当的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聆听了沙县人大负责人的详细介绍,我对沙县有了更加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好像吃了人参果,五脏六腑无一处不痛快,顿觉眼界大开,收获良多,不需此行。
  用过晚餐,沙县人大负责人又引领我们沿着穿越沙县市区的沙溪左岸,欣赏美轮美奂的城市夜景。行进中沙县人大负责人介绍道:沙县政府顺应城乡居民的愿望,加大投入,打造滨江公园,美化市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了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县政府又投资近千万元,精心打造了沙溪灯光夜景。
  我们一行边听介绍,边欣赏沿溪景色,不一会便来到矗立于溪边的文昌阁前。我们驻足环视,只见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随即登上古色古香的文昌阁,举首仰望,只见飞檐挑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豪迈大气,令人赞不绝口。踱步到临溪平台,平视沙溪对岸,灯火通明,五彩斑斓,亮如白昼。和着节奏明快的乐曲,灯光不断变幻造形,或在空中飞舞,或如行云流水,或在山水间闪耀,变幻莫测,撼人心魄,叹为观止。在游人们的惊叹声中,灯火慢慢暗淡下去,灯光秀表演节目告一段落,沙溪两岸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游人们开始漫步徜徉于溪岸,尽情地呼吸江面上弥漫着的湿润温馨的空气,饱览江之两岸可圈可点的秀色。
  沙县归来,脑海中始终萦绕着那起伏的山峦、挺拔的绿树、鲜嫩的花草、蜿蜒的沙溪、可口的风味小吃……勾魂摄魄,挥之弗去。有时于睡梦中又回到沙溪岸边盘桓,尽情地欣赏天边的浮云,翩飞的小鸟,溪中的游鱼,岸边的绿树与花草,还有那南来北往面带笑容的游人。
  行走于家乡小县城的大街小巷,当“沙县小吃”的牌匾映入眼帘时,“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句便浮现在脑屏上,情不自禁地走进去,一次又一次地品尝那魂牵梦萦的沙县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