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综合新闻·公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我市强力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纪实司友唤 本报记者 程传军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秋时节的皋城,丹桂飘香。无论行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广场公园,都让人切身感受到一派安定祥和、人商兴旺的繁荣景象。突然,一阵悠长而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响彻云霄,人们很快进行疏散掩蔽,就近进入周边的地下人防工程或地下商业街。这一幕,每年的9月18日都会准时在皋城上演。
  随着阵阵警报的轰鸣,“人民防空”四个大字定格在人们的心中,在当下国富民安、社会和谐的今天,六安市每年组织大规模防空警报试鸣和人防演练,不断警醒大家要铭记历史,进一步增强老区人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近年来,我市人民防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的战略思想,聚焦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求创新、促发展,有效履行了“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光荣使命。
  2016年,我市人防工作被国家人防办表彰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2010年—2018年连续7年获全省人防综合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特别是2018年取得了全省人防综合考核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防护能力持续提升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人防工程既是城市的安全工程,也是百姓的“保命”工程。从过去“深挖洞、广积粮”的“地下长城”,到如今“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护民之盾,我市的人民防空事业在探索中成长进步,在奋斗中日益壮大。
  构建城市防护工程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应建必建、应收必收”的要求,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狠抓防空地下室建设。目前,市城区人防工程突破240处,总面积突破130万平方米,城市防护工程体系呈现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量质并重的良好态势。在工程数量猛增的同时,人防部门始终严把工程质量关,抓实工程设计、审图、质量监督、工程管理、防护设备的资质审查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查处人防工程安全隐患,并跟踪督促整改,确保我市人防工程建设质量与管理始终居于全省前列。
  构建信息化战备体系。全市人防按照“优先满足防空袭需要”的要求,加大人防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了基本指挥所1个、地面指挥中心4个、人防机动指挥所10个,拥有短波电台14部、超短波电台55部、海事卫星电话9部,构建了指挥控制、视频传输、机动指挥、无线通信、警报控制、空情接收6大系统。认真落实城市防护与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并重发展的要求,扎实开展重要经济目标管理和防护工作。对我市17个相关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进行了全面摸底,指导各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建立防护队伍、制定训练计划、按纲实施训演,提升防护技能。
  构建群众专业队伍体系。按照专业对口、平战结合,保留骨干、提高质量,混合编组、条块结合,系统储备、随缺随补,依托任务、按需组建的原则,组建了人防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等7支长备常规人防专业队伍。积极探索新型编组模式,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蓝天救援队、社区人防工作站等组建了信息防护、心理防护、伪装防护等3支新型人防专业队伍。此外,我市还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了3支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队伍、1支人防综合应急专业救援队、1支民防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群众防空组织点验、拉动,基本实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编组目标。(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融合发展有效拓宽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防疏散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城乡统筹相融合,可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人防工程与公共服务相融合,构建便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开发利用人防工程资源,深入拓展人防服务的领域和内容。全市人防工程运用于创新创业、市民停车、商贸仓储、休闲纳凉、应急避难、宣传教育的各个领域,为发展城市经济、方便群众生活和防灾救灾发挥了应有作用。
  坚持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打造护民利民之城。积极推动规划融合,抓实规划创新,实现了地下人防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两规合一”,目前该规划已经完成专家评审,正在报市政府审批。推动了人防建设由被动“结建”向规划引领、统筹开发、综合利用转变。积极推动城区融合,以城市中心区、人口稠密区、商业繁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域为重点,依法配套人防设施,致力形成布局合理、成片连网、功能齐全、互通互联的城市地下空间。
  坚持人防建设与市场经营相融合,深化人防建设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人防行业优势和政策优势,找准人防建设与市场的结合点,在明确产权权属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使用权和经营权市场化经营,实现人防建设的良性循环。通过招商引资途径,引进社会资金,在城区繁华地段解放中路建设了首个人防地下商业街,填补了我市自撤地建市以来公共人防工程为“零”的空白。
应急支援不断增强
  每年9月18日,防空警报声都会在我市城市上空响起。身处和平盛世,警醒居安思危。当战争打响,灾难来临,如何对人民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建立指挥可靠、方案完善、设施配套、措施得力、平战结合的人防综合防护体系,正是各级人民政府为应对战争以及重大灾害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时,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市持续完善疏散基地功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园、中心广场,建设了防空防灾功能兼备的应急避难场所10处,完成了悠然蓝溪人防疏散基地(地域)和西海生态园应急疏散基地指挥场所建设任务。在全面完成市137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基层人防工作站挂牌启动后,重点突出全市91个社区人防规范化建设工作,做到社区人防组织、制度、场所、器材、预案、宣传实现“六到位”,社区人防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2018年,在霍山县召开了全市基层人防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为推进基层人防规范建设树立了新标杆、提出了新目标、指引了新方向。
  人防训练演练持续开展,防空防灾宣传持续深入。2018年,牵头组织了全省“皖中片”轮转训练,市、县两级人防指挥部带部分专业力量、人防志愿者,依托现有人防通信装备器材,在市、县、区3个抢险救援点、1个疏散场所、1个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同步开展了“皖盾六安—2018A”消除自然灾害后果人防综合演练。演练场面紧张有序,推进有条不紊,组织安排紧凑,动作衔接自然,充分展示了六安市人防指挥部的高效指挥和组织能力,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今年4月,组织市、县两级人防系统38人、8辆机动指挥车、40多台装备,赴河南省信阳市开展跨区综合训练,首次实现了以卫星通信为链路跨区域跨部门的三方音视频互联互通。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据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副主任(副局长)黄源介绍,六安市人防办在发展的征途上,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砥砺奋进,以愈战愈勇的顽强意志,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放眼未来,市人防办守望蓝天、保护大地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改,推动人防稳步发展的脚步不停、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奋力谱写新时代六安人防工作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