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法院在线·夕阳佳苑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阅读与写作

       方 遒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丽 摄
  感谢缘分。如果我去了北京,就错过了这次与你们团聚的机会。
  这些年,我的内心萌发了一瓣绮梦般的规划:若是真有来生,我一定还要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选择,不只是为了谋取一个适合自己的饭碗,还为了获得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阅读和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两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我所钟爱的生存方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无论“晓声”还是“识器”,都得有个练习过程,都得有所指导。
  所谓“阅读”,不是当下“低头族”时髦的“刷屏”,而是一种鉴赏、研究与创造。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道理,没有善于鉴赏的眼睛,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暗淡无光,失去价值。这种善于鉴赏的眼睛是需要经过一番专业训练的。
  所谓“写作”,主要是指自由写作,非“经世致用”的,不刻意追求“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那种崇高。“我思故我在。”这种思维、思考的成果用语言文字固定下来,就得写作。而写作,必须对所写的对象“了然于心”而且“了然于手”,才可能得心应手,这也需要经过一番专业的训练。当然,没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而“无师自通”者大有人在,但,他们毕竟困难得多。
  清代词人项莲生有句名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意思是说,如果不做些无关名利的事,怎么对得起这短暂的生命。“无益之事”很多,最经济、最便当也最适合我的要数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几乎让我每天都可能处于某种程度的激动、感动、兴奋、振奋的状态。以前,只是从字面上了解韩愈《进学解》里“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含意,而今,这八个字真正成为自己阅读的一种感受和体验。甚至,偶或还会碰上类似“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那种快乐。写作嘛,是“调动的艺术”,调动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调动语言的积累、理论的积累,坚持写作,就让我在这“调动”的过程中,在不断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矛盾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心想事成”的那种喜悦。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与“为人”显然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两种不同的趣味,高下雅俗了了分明。我的阅读与写作,选择的是“为己”——拷问自己,矫正自己,滋润自己,放飞自己;自己跟自己和解,自己跟世界和解;尽量让自己在阅读与写作中获得些花钱买不到的、别人无法提供的享受和快乐,尽量让自己活得明白些,庄重些,自在些,诗意些。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衷心希望我与你们能成为阅读的朋友、写作的朋友。人道是,愿友谊地久天长。它往往是一句美丽的空话。不过,我深信,这个愿望在我们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中确实有可能成为一种事实:因为,在我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阅读与写作的交流中,我们的心灵会相互碰撞,相互雕琢,相互拥抱,相互爱怜;而且,频繁的交流、深入的交流还会不断增添我们心灵相互碰撞、相互雕琢的热情和相互拥抱、相互爱怜的激情。
  临了,还要声明一下,上面引了项莲生那句名言,我并不主张完全排斥关乎名利的“有益之事”,彻底地超然物外。我只是希望大家用“无益之事”调节一下“有益之事”,使其张弛有度,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希望大家在关乎名利的“有益之事”面前从容一些、淡泊一些、豁达一些。
(此文系86岁老教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85级学生毕业30周年聚会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