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保灌解田“渴”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期的持续高温天气给金安区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农田缺水问题亟待解决。面对“烤”验,金安区水利局集结多名水利精兵下沉一线,驻守涵闸、巡护渠道,同时加强与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沟通协调,全力争取水源,以科学调度与精细管理织密保灌网络,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室外温度太高了,闸口金属把手烫得不敢碰,但调水不能停。”金安区水利局木厂所淠东段段长朱志强的话,道出了淠东干渠水管员们的日常坚守。 面对高温导致的用水量骤增,金安区水利局紧急与省淠史杭总局启动“高温应急调水机制”,局主要负责人带队多次赴省淠史杭总局对接协调,争取早调水、多引水,7月7日至11日,成功提升了多条干渠的流量。其中,淠东干渠流量从19.6m3/s提升至40m3/s,瓦西干渠从20.9m3/s提升至22.4m3/s,木北分干渠从8.29m3/s提升至11.6m3/s,流量的显著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北、木厂、淠东等乡镇的用水压力。同时,南官塘、青峰岭电灌站采取“机组轮换降温”模式,白天每4小时停机15分钟散热,夜间满负荷运转。高温下,515台时累计抽水52.4万立方米,让2.1万亩稻田喝上“及时水”。 “人随水走,水随需流。”在高温天,这句话有了更紧迫的意义。金安区40余名水利干部分成8个巡查组,实行高温时段加密巡查、低温时段保畅巡查的两班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和清凉油,在300多公里干支渠上筑起“流动防线”。针对高温易导致渠道杂草疯长、涵口密封老化等问题,技术维修专班每日携带镰刀、密封胶等工具,边巡边清边修。 同时,金安区水利局抢抓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2项国家级试点机遇,从“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入手,建立6项机制7个办法,对全区2条分干渠、28条支渠、25条分支渠进行现代化改造。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求,将灌区内农业用水分配到210个用水主体,实现全区400余座放水涵闸、127个支渠分支渠村界断面计量全覆盖。通过精准计量,适时调控各放水涵闸开启度,灌溉用水效率显著提升。 高温下的矛盾化解同样关键。该局强化组织引领,成立用水协调小组,专门负责统筹协调,及时妥善处理乡镇间的用水冲突,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在高温巡查中,金安区水利局木厂所、杭淠所的巡查队带动灌区群众自觉采用节水措施,实施科学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的淠东、瓦西、木北3条干渠分干渠的91个涵口,该局依据灌溉面积制定“定时定量”轮灌方案,精准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显著提高输水效率。同时,深化与镇村协作,建立用水信息互通机制,确保每一滴水精准调度、高效利用,让珍贵的水资源穿越酷暑高温,润泽每一寸田地。 当前,缺水农田已基本恢复灌溉,高温下的田间灌溉秩序平稳。这些皮肤黝黑、汗水浸透衣衫的身影,正用坚守诠释“水利为民”的初心。这场高温“烤”验中的“润田”行动,为秋粮丰收筑牢了坚实的水利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