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进一扇门 办一揽子事

——金寨县白塔畈镇综治中心走好基层“善治路”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图为该镇政法委员在综治中心调处楼冲村蚕农因大户施药致蚕损失事件。
何健 本报记者 张传豪 文/图
  “同志,请问粮补政策在哪里咨询?我怀疑我家粮补钱被种粮大户侵占了,你们可要为我做主啊!”6月19日,家住金寨县白塔畈镇中心村的姚保立急切地说。“老人家,别着急,有什么事情慢慢说,我们会帮您解决的。先到这边窗口登记一下,然后安排相关部门来处理。”白塔畈镇综治中心综合窗口值班人员夏虹安抚道。
  经了解,姚保立因年纪大了,今年将自家几亩水田承包给了种植大户潘某,6月份村里统计水稻种植面积,向上申报政策补贴。姚保立知道后到村里咨询,村里解释谁耕种、谁享受补贴。但姚保立认为田是他家的,补贴理应补到他手里,因而对村里的答复不满,遂到镇综治中心求助。
  该镇负责农业农村业务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姚保立解释政策:“大爷,现在种粮补贴确实是谁种地补给谁,是我们宣传不到位,村里也没跟您讲通透,您看这是相关的通知和要求,害您多跑一趟,真是对不住啊。”“小伙子,你这样解释我听着舒服,服务态度又好,既然国家有这政策,那就按政策办呗。”不到一刻钟时间,事情就解释得清清楚楚,老人家也很满意。
场所便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镇综治中心在原‘一站三中心’基础上扩建,拥有门前停车场1500平方米,服务大厅面积150平方米,总办公面积600平方米。”该镇政法委员王月娟介绍,今年5月份以来,白塔畈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智慧赋能,大幅提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效能,扎实推进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综治中心内设休息等待座椅、茶水柜、电子查询服务台和信访接待、纠纷化解、劳资调处、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民生保障、风险防控、法律咨询、轮驻窗口、办不成事窗口等10个主题服务功能区和两个品牌调解室及指挥调度室。未入驻部门,依据群众诉求设置轮驻窗口,涵盖所有涉群矛盾纠纷化解部门和服务事项。
  6月18日,白塔畈镇综治中心改造完成并进驻办公,搭建各类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重要载体,成为全市首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乡镇综治中心。
运行流畅——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据白塔畈镇综治中心办事人员张女士介绍,以往群众办事要问许多人,找谁办、到哪办,往返跑几次可能也办不好事情。现在方便多了,到综治中心一站就把问题解决了。
  法律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张智多说,咨询窗口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位是镇司法所的,一位是镇法律顾问,负责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对需要走司法程序的事项进行引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大厅常驻、轮驻的还有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且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到综合接待窗口反映问题,属于政策咨询服务事项的,由工作人员引导至对应部门办理;信访诉求办不好,存在较大分歧的,可直接转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调解不了的事项,引导至办不成事窗口,由当日值班领导牵头督办,谁接访、谁负责,一办到底。”王月娟说,对疑难复杂问题,镇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会商研判,政法委员调度,对职能部门实时提醒、督促、催办,对群众反映问题实现闭环管理,做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群众满意——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网格管理员潘孝国介绍说,目前镇域范围划分为115个网格,选聘综合网格员170名,网格员作为联系群众和镇村综治中心的桥梁纽带,担负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等职责,主动化解网格内矛盾纠纷,不能化解的报村综治中心协调化解,复杂的上报镇综治中心办理,形成“一般矛盾村级处理、复杂矛盾镇调解室办理、疑难积案镇信访联席会议会商研究处理”的工作格局。
  通过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参与化解,该镇范围内的矛盾调处更加专业,群众更加信服。5月份以来化解信访积案4件,调解成功率显著上升。
未来可期——治理经验更加丰富
  视频监控调度室工作人员孙庆男说,针对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财产物品失窃、随意抛撒废弃物等行为取证难,镇党委、政府在集镇交通主要路口、村道出入口、重点单位等重点区域安装治安监控设施,实现对全镇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针对林地矛盾纠纷多发的实际,当地倾力打造林地矛盾纠纷化解专业队伍,打造具有特色的调解品牌。持续优化服务机制和流程,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白塔畈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到牌子挂起来、平台搭起来、部门驻进来、机制建起来,推动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五有”即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和“四不”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持续走好基层“善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