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特别策划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蔡淑娟 想起那年国庆节的婚礼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影视剧照
  周末,我和丈夫一边包水饺,一边闲聊,都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是啊!距离那年国庆他把我娶进门,一晃31年过去了,当年的姑娘和小伙如今已成黄脸大妈和油腻大叔。
  我俩恋爱前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曾经是校友,只是他比我年级高。咋说呢,防火防盗防学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俩从一般校友发展到恋爱关系。后来他参了军,我们的恋爱关系从秘密转为公开,最后我就成了人家的媳妇。
  结果是理想的,但过程是曲折的,当初我们的恋情曾遭到双方父母极力反对。他的父母嫌我身材瘦小,农村老人比较喜欢身材壮实的女孩,但他们的儿子就喜欢我这样小巧玲珑款的;我父母嫌他家太穷,更不同意我嫁给当兵的,父亲说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万一出现意外情况,你怎么办?
  可父母哪了解我的心思?说实话,真正吸引我的,正是他那身军装,穿在身上威武帅气,因为我小时候十分向往军营,天天盼着将来能成为一名女兵,但美好愿望终究没能实现。所以,父母那些关于苦啊累啊的警告我都置若罔闻,自己心甘情愿地嫁给军人,也与军营结下缘分。
  我和丈夫都出生在贫困家庭,越穷越落后的地方,风俗上越穷讲究,但我俩都不喜欢那一套,决定结婚仪式一切从简,没用双方父母操心张罗,没走当地繁琐的结婚流程。两人在写信时一商量,就把婚期定在了国庆节。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节日,老公这样说:“我们两地分居,结婚纪念日也不能团聚,这样将来在举国欢庆节日的时候,结婚纪念日对咱俩来说也不冷清。”我笑了,觉得他想得真周到。
  现在回想,我和丈夫结婚时,他是标准的三无人员:无房、无车、无存款。父母供给我们上学,已经尽了最大能力,不忍心让父母们作难。于是我没要求他家盖婚房,他没要求我家做嫁妆。婚礼上,我好歹做了一身新衣服,他考虑平时没机会穿便衣,就省了做西装的钱,直接穿着军装与我拜了堂。
  那时的婚礼没有摄影、更没有录像,一切场景直接刻盘在脑子里,我没觉得一丝遗憾。后来丈夫多次想为我补套婚纱照,都让我拒绝了,日子是自己过的,婚姻好不好关键在于内容,不在于形式,我比较佛系,也不渴求什么仪式感。
  如今,我们夫妻携手走过三十个春秋,相互理解,相互扶持,风雨同舟,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祥和。当年两地分居时,我主要扶持他,家中老少有我支撑,他只管干好事业,带好自己的兵;转业后,他接过家中的担子,家里家外由他经营,尽量减轻我的压力。他确实兑现了他的诺言:把前半生交给部队,后半生交给家庭。如今无论我报什么班学习,他都支持,并告诉我量力而行,开心就好;父母有病,他冲在前,告诉我不用紧张,有他呢!总之,我对于现状挺知足的。
  当然,我们有时也来点小浪漫,每年国庆也是结婚纪念日,我们都像恋爱时那样,牵着手到影院看场电影,重温以前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