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土锅台
皖西日报
作者:李成林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成林
前段时间,和几个文友去老街采风,走进一户人家的厨房,看到一个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土锅台”,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几十年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人都使用土锅台。那时候的土锅台,是用土坯和泥土建成的。建锅台,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首先要挑回一定数量的黏土。父亲喜欢用白色的粘胶土脱坯。他说这种黏土不但黏性强,脱出来的坯也漂亮。把准备好的泥土压碎、晒干,选择晴好的天气和泥脱坯。长方形的叫“条坯”,是砌灶台用的;正方形的叫“灶坯”,是砌烟囱用的。制作这两种土坯的过程比较复杂。不过,有父亲带着我和泥、铲泥,反复多次,一应流程我都了然在心。等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能自己操作了。多大的锅台,需要多少块土坯,我也像父亲一样,心中有数。 父亲是砌锅台的能手,只要有一个小工帮忙,他一天就能把两口铁锅的锅台砌好。先用土坯打底填实,再用条坯按照铁锅的大小垒砌。因为锅台的条坯是站立着的,所以,我们当地把建锅台叫“支锅”。父亲左手拿着一块条坯,右手拿着一把泥刀,从灰桶里铲起一刀稀泥,“刷刷”几刀,就均匀地涂抹在土坯的不同部位,立在已经画好样子的锅台底子上。然后用条坯做面。最后,再用灶坯竖立烟囱,一个土锅台就建好了。 锅台的朝向也有讲究,都是朝东或朝西,寓意烧“东西”,而不能朝南或朝北。朝南是越烧越“难”,朝北就是家“掰”了或“败”了。一般家庭的土锅台都有两口铁锅。靠外面的那口稍小点,是烧菜、煮饭用的;靠里边的那口锅大点,平时用来煮猪食。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也可以两口铁锅一起用。 两口锅之间,会安放一个专用的水坛,这种水坛有瓦制的,也有铁制的。炒菜、煮饭的同时,水坛里面的水也就被加热了。有了这一坛子热水,洗脸洗脚就不用发愁了。 土锅台一般两到三年就要重新翻建一次,因为经过几年的使用,土锅台有了破损,烧饭炒菜的效率就会降低。再就是,拆除的土锅台粉化后,是优质的农家肥料。家乡很早就有种香瓜的传统,而用锅台土做底肥的瓜地,结出的香瓜特别脆甜可口。 随着液化气、天然气的使用,土锅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却留下温暖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