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2 版:专 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勇立潮头的“皖西广电”

徐元华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从20世纪末跨入21世纪,我国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在中共六安市委的领导下,六安市广播电视战线上的新闻工作者勇立潮头、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推动皖西广播电视事业飞跃发展、进步!
(一)
  在实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六安市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根据安徽省广播电视厅(局)和六安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领导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1999年9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六安地区设立地级六安市的批复》,同年9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撤销六安地区设立地级六安市的批复》。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批复精神,2000年3月22日,六安撤地设市庆祝大会在皖西大戏院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六安市委员会、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六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安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六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揭牌。之后六安地区行政公署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六安市广播电视局。2009年2月,因增加电影管理职能,更名为六安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该局既是六安人民政府的广播、电影、电视的管理机构,又是新闻单位。2010年6月,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六安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撤销六安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设立六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为六安市政府组成部门。这个时期,各县区的广播电视的领导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机构改革。县(区)广播电视局因增加电影管理职能,曾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局;因要与文化局合并,又更名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此时,各县将广播电台与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合并为“广播电视台”。这期间,又根据上级要求,实行局与广播电视台合署办公,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2007年后,各县又陆续实行“局台分设”的管理体制。县(区)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县(区)政府工作部门,广播电视台则为县委直属的事业单位,由县委宣传部领导。
  进入21世纪,对广播电视台的机构也实行了改革。2000年,撤地设市后,原属县级六安市的六安市人民广播电台划归省辖六安市,名称不变,播出呼号为“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原县级六安市所辖的六安电视台划归省辖六安市。2001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六安市有线电视台和六安电视台合并为六安市电视台,播出时称“六安电视台”,使用新台标。2010年,六安市电视台、六安市人民广播电台、六安市中波实验台等机构合并,组建了“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此期,曾与六安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实行“局台合一”,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在与六安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分设后,列入中共六安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序列,由市委宣传部领导,接受六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行业管理。
(二)
  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后,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工作方针,并倡导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近20年来,六安市广播电视工作者坚持沿着党指明的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前进。
  前进道路上,六安市各广播电视台牢记自己应承担的职责与使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完整地传播中央台和省台广播、电视联播节目、实况直播节目;遵照市委和县(区)委的要求,办好本级新闻节目;为满足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办社教、文艺、服务类节目。为此,各台注重优化节目资源配置,不断创新广播电视节目专业化、对象化、服务化的运行机制,陆续推出广播新闻综合频率、交通音乐频率,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经济生活频道、旅游频道、少儿频道等,为广播电视宣传形成特色提供了条件。
  前进道路上,六安广播电视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便如,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扶贫攻坚,振兴乡村;全面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的建设,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现和组织对新时代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不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也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因此,广播电视工作者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报道全国先进工作者周世友;精心策划宣传六安市出租车“爱心车队”;浓墨重彩报道扶贫助学老人周火生。
  前进道路上,六安市广播电视工作者“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六安市人民广电台从2006年起开播《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接听听众热线电话,回复群众投诉的问题。六安市广播电视台自2011年起设置了《效能追踪》栏目,并推出《问政一把手》电视直播节目。各县(区)广播电视台先后开辟了《效能追踪》或《曝光台》栏目。市广播电视台《直播六安》自2015年改版后,将原时长20分钟的节目增加到30分钟,并通过建立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了对民生问题责任主体的追踪报道,提高了观众参与度,搭建了百姓与政府的交流平台。
  前进道路上,六安市各广播电视台对外推介六安、宣传六安的手段不断创新,“请进来,走出去”“纵向联合,横向互动”的对外宣传方式,使六安广播电视外宣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2003年度,六安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六安市电视台派出三个采访组奔赴抗洪一线采访,在汛情危急的20天内,与央视记者合作发稿35条,向安徽卫视发稿28条,向上海卫视发稿1条,荣获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选题,加大向央视发稿力度,使央视播出六安相关报道10条。2006年,六安市电视台加入上海经济区广播电视协作会,2007年就邀请该协作会的14家电视台和12家广播电台记者来皖西参与《走进将军故里——六安》采访报道活动,在各自的广播电视台播出30多条稿件。同时,六安的各广播电视台分别派记者外出采访。霍山县广播电视台曾派记者随霍山县招商团赴香港、深圳、珠海招商,配合凤凰卫视对该县“招商发布会”作了报道。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派出三个采访组分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追寻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足迹采访,所到之处推介六安,宣传六安。多方面的宣传报道,向外界充分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多彩的六安。
  前进道路上,各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播手段的优势,积极主办或参与举办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宣传和公益活动,努力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作风化人,构建和谐六安。主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既利于培养锻炼艺术人才,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赈灾活动、开展“爱心送考”活动、参加“第三届全国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展播”活动、举办“大型车展会”以及秋季长跑大赛、时尚车模大赛等,都受到各界好评。
  前进道路上,各广播电视台注重整合资源,开办网站,不断向网络领域拓展。2018年,六安市广播电视台的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六安广播电视网、“看六安”APP,六安广播电视台、皖西广播电视报官方法人微博,皖西广播电视报微信公众号、直播六安及交通音乐微信公众号。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工作,实现了广电台音视频节目点播、新闻综合频道和交通音乐频率网上直播、其他音视频及图文信息即时发布等网络功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三)
  进入21世纪,六安市的广播电视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面积达14189平方米的六安市广播电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这个中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采集、编辑制作、演播、传输、播出等全套功能。入驻中心的市广播电视台的广播和电视的采、编、播设备,居全省先进水平。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叶集等县区的广播电视中心也都建成投入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与时俱进,发展迅速。六安市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频繁,广播和电视的采、编、播以及发射技术均实现数字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推动六安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加快,覆盖面积扩大,技术水平提升。全市已经构建起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传输与覆盖体系,形成无线发射、光(电)缆传输、小功率调频布点、边远山区、库区卫星接收(俗称小锅)等多种方式接收、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网,连深山老林的群众坐在家里也能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2010年后,信号传输技术不断升级改造,实现集图像、数据、语言传输为一体的高速光带信息传输网络。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实施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高清化升级改造计划,使该台高清播出核心设备处于省电视台同档次,在全省市级台居于领先水平,完成国家广总局提出的地市级电视台实现高清化播出目标任务。
(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广播电视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广播电视工作效果。因此,近20年来,市委宣传部、各县区委和各广播电视台党委(组)都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就提高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加以培养和强化,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
  一是举办新闻系列、播音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组织各广播电视台的采、编、播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与挑战、职业道德、作风培养、新闻选题策划、媒体融合发展等进行研讨。
  二是组织采、编、播人员分期分批走进高等院校进修新闻业务。仅在2018年,市广播电视台就组织该台及县区广播电视台采编播管岗位上共200多人,分三批到山东大学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政治素质和新闻业务水平。
  三是开展以“练一流本领、育一流作风、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的“大练兵”活动。此活动内容,既举办业务讲座,开展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又开展“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主持人)”评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70名广播电视工作者因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受到市直属单位以上领导机关表彰,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四是开展好新闻好栏目评选。20年来,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六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六安市广播电视协会和各广播电视台坚持每年都开展好新闻好栏目评比活动。在评选六安市好新闻一、二、三等奖的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安徽省广电局、安徽省新局工作者协会分别举办的安徽广播电视好新闻好栏目、安徽省好新闻的评选。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全市共有872件广播电视作品、栏目获得安徽省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六安市好新闻一等奖。
  五是坚持“政治家办新闻”。广电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注重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理论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上廉政教育党课,赴革命老根据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培训班,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确保广播电视台的宣传报道都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此,各台的领导班子都十分注意严守政治纪律,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播出关,严格规范采编工作流程,重要关头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在2018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定盘星,为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梦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遵照市委宣传部的部署,陆续推出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十九大精神在皖西》《十九大与我们这一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两周年特别报道》《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脱贫攻坚》等专题专栏,播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六安答卷”》《大湾百姓走进美好时代》《不忘初心牢记重托》等600多条稿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能否浓墨重彩宣传报道“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对新闻媒体领导班子的政治头脑、政治眼光、政治智慧和业务能力的考验。我市各广播电视台派出记者踊跃参加“壮阔东方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六安再出发”全媒体系列采访活动,并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六安改革创新模范人物巡礼》《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专题节目和系列报道,生动展示了六安市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取得的辉煌成果,充分展现六安市在各个领域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各广播电视台的卓越表现获得各方好评。
  二十年的改革、探索,二十载的卓越奋斗,使六安广播电视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但仍需跋山涉水,“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六安广电系统各单位及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一定会在中共六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人民情怀,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记录伟大时代,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激励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万众一心、奋勇前行,为建设幸福六安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