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乡
皖西日报
作者:曹文花
新闻 时间:2020年01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曹文花
1974年春,我初中毕业回到家乡,那时上高中不像现在凭文化考试,只要你家中有当公社领导的,或学校校长、班主任是你的抵实亲戚,能请起客,成绩再差也可念高中。我因上述条件无一能占上,只能回乡。 十几岁的我回到家乡,干什么呢?目睹的是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无休止的劳作,得到的却是一天几角钱的收入。父亲让我参加集体劳动,记得第一次与妇女们下地割麦,因我年小不能与男劳力一道干活。我割的麦趟较窄,那是婶子、大娘有意给我留下的,就那样我也跟不上她们,两趟下来,坚硬的镰刀把把我笨拙的右手中指磨掉一大块皮,血不停地往外流,我咬着牙偷着将那块皮扯平贴在原处,用手帕包好,虽钻心的痛,但我没叫一声苦。我知道,此刻叫苦是没用的,在困境中能救自己的还是自己,我坚持下来了。下午换了工种,我的手也渐渐好了。 在农村参加劳动需早出晚归,清晨随着队长的一声吆喝,男女老少从各家操起当天农活需要的农具向目的地走去。干着活能有很多趣闻:谁家谁家的一头猪卖了一百多元,娶儿媳还要借账呢;谁家谁家的女儿因不满父母的包办婚姻与心上人私奔了;罗成本该活到七十三岁,因十字路口劫花轿、黄泥岗上活葬母,只活到二十三岁;还有刘、关、张结义;姜子牙封神……等等。我在人群中听着,越听越想听,越听越有趣,不知不觉中劳累的半天过去了。 那时我最怕的是中午队长的哨音,吃罢午饭,劳累了半天的我觉得浑身散了架似的,刚躺在床上队长的哨音响了,我无奈地拿起农具向工地走,我不知我们的队长哪来那么大精神。半年后我因表现较好被乡亲们推荐为生产队记工员、会计,一个几百口人的生产队虽然记工员、会计工作很多,但我仍坚持与乡亲们多劳动,把要做的业务尽量放在晚上。那时会计的会较多,会余我仍坚持下地干活,总觉得与乡亲们在一起才踏实。 五年后我考上了民办教师,又几年后我转正了,走上讲台的我,不忘教育学生:要好好读书,赶上这个好时代,不辜负党恩、国恩才是。 而今我已退休在家,每每忆及回乡的日子,告诫子孙们要努力工作、学习,不怕吃苦,吃苦也是人生的一份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