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文旅周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像我的老师一样做“一棵树”

何 燕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09日    来源:皖西日报



  “《汤子·列问》中的《薛谭学讴》,汪老师当时教授的名篇,令我铭记终生!我至今仍记得老师的教诲:要脚踏实地,学到真本事。不要动不动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了不起!”9月28日上午,中国作协副主席、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从“精致兰州——中国著名作家金城行”活动中告假半天,专程拜访了自己青葱时代的恩师、长住兰州的86岁汪泛舟老先生。
汪泛舟,以他乡做故乡
  汪老先生见到徐贵祥掩饰不住地开心,师生虽然一直通过汪老师的长子汪冶明有联系,逢年过节徐贵祥总会给汪老师打电话、托人带礼物,却是40多个年头没见面了。
  “从北京坐飞机往西,只看到黄沙和沙漠,银川、白银过来才看到了一垄一垄的绿。兰州是我第一次来,但心向往之已经很多年了!”师生见面聊起了过往,聊起了彼此分别后的经历,徐贵祥告诉汪老师:“36年前,我在部队当排长,业余学写作,写了许多作品都不太成功。唯1983年,兰州的《飞天》第一次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相识在早晨》。《飞天》作为一本‘神奇’的文学月刊,在全国的影响比较大;另外兰州还有一本了不起的《读者》杂志。在这样一个偏远甚至在人们的印象中还略显落后的地方(当然,我这次来感觉并不落后),她的文学事业竟如此发达,汇聚了许多人。故而,我对兰州心向往之很多年了。更没想到,一别40多年的师生能在兰州重逢!原以为汪老师在敦煌,一下飞机询问本地作协同志说老师在兰州,这对我来说是意外之喜,不同寻常的事件!”
  汪老先生1934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孟集镇,1958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后曾任教六安师专、叶集中学等校,指导过六安师专中文科学生整理撰写《大别山革命斗争回忆录》,1982年入职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1999年也就是在兰州工作七八年后退休,时为副研。老先生一辈子酷爱研究敦煌诗词,已先后公开出版《敦煌古代儿童课本》、《敦煌石窟僧诗校释》、《敦煌诗解读》等3本专著,参与撰写了《敦煌学大辞典》、《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中国名人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中国宗教胜迹诗文碑联鉴赏辞典》、《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献研究篇》、《全敦煌诗》等8本图书,并是《全敦煌诗》的副主编。发表有关敦煌文学(献)、敦煌宗教等方面研究的学术论文86篇,近113万字。其中《敦煌曲子词地位、特点和影响》、《敦煌讲唱文学语言审美追求》、《(西游记)源流别考》、《敦煌诗词补正与考源》、《敦煌道教诗歌补论》等5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敦煌道教诗歌补论》被收入《想象力的世界——20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论丛》书中。
  “1925年,鲁迅倡导下成立的文学社团未名社,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4人因均是六安叶集人,被称为‘未名四杰’。叶集就是汪老师曾经任教的地方,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我在想,如果评‘新四杰’,一定有一席是汪老师的。”
  “老师带我走上‘文学之初’”
  “我们那个时候,虽然教育秩序有点乱,但是我在中学学得最好的两门课,一门是语文,一门是政治。初中两位语文老师和高中的汪泛舟老师,在我心目中都是‘大家’!”徐贵祥忆起当时汪老师给他看过剧本、提过意见,“那时高中生学工、学农成立宣传队,我写过剧本,尽管没有公演过,却是我的‘文学之初’。”
  “讲政治课的是吴老师和夏老师,主讲辩证唯物主义,使我受益终生,改变世界观,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徐贵祥说,文学创作首先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历史、未来等等的认识和判断,“我的价值观就是那时形成的”。初中写过《在田间》,描写基层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高中办宣传队,天天琢磨写剧本、写小说。高中刚毕业,就模仿祝兴义的《抱玉岩》和卢新华的《伤痕》写过小说。
  汪泛舟老先生退而不休、笔耕不辍,近两年在写《中国诗词新解》,对已出版发行的著名诗词类鉴赏作品中有偏差的地方,比对有关文献赋予新解,目前已著书十余万字。老先生计划写十四五万字,明年成书。告别汪老师出来,徐贵祥沉浸在对高中往事的回忆中,回想起老师当年上课时表情丰富,即使讲解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也那么津津有味,遗憾的是自1976年毕业之后再没见过。
  “看到汪老师身体健康、红光满面,我太高兴了!明年老师的新书写成,我一定要为书作序。”徐贵祥说。
  “我的愿望,也是像我的老师一样做‘一棵树’”
  “老师把他乡作故乡,把西北当将来,把敦煌文献研究作为使命,一辈子只爱做一件事,专注、执着、坚韧地做好,就像一棵‘老树’一样。”
  徐贵祥心潮起伏,“我说要为兰州栽‘一棵树’,今天看到我的老师,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老师就是这样‘一棵树’。在黄土高原上,在历史和未来的交界处,在文明与落后交汇的地方,一辈子做这么一件事,做得非常漂亮。我的一个愿望,也是像我的老师一样,做‘一棵树’。”徐贵祥说,今年自己已沉下心写了两部长篇,写作时间看似短,却早已酝酿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