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要是没有这些好心人来帮扶,我们一家脱贫哪能这么容易呢?”该镇双龙村村民汪正平的快人快语中同样也透着幸福。过去,汪正平一家日子还算过得去。然而由于妻子患病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2016年被列入精准扶贫对象。
汪正平说,在帮扶责任人葛荣清的积极帮助下,他们一家人拿出了十成的干劲,2016年不光种植了水稻、玉米、黄豆,养殖了4头猪、100多只土鸡,并且还发展了2亩鱼塘。
“2016年种植收成差不多两万多元钱,养殖这块还没统计,猪卖出去2头,另外2头被预订了,再加上土鸡也卖了好几千元。”汪正平高兴地说,鱼塘的鱼他打算等快过年的时候再出售,那时候价格相对高一些。
最让汪正平觉得舒心的是,妻子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同时还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不会再因病致贫了。“现在的政策就是好,我家小儿子上大学领到了3000元补助,还申请到了助学金,听说还可以办助学贷款。”汪正平说,现在女儿大学毕业也找到了工作,他相信一家人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走访中,通过精准扶贫,从贫困中走出来的群众在话语间,除了表达感恩之情外,同时还有对今后致富的信心。
“这么多好心人来帮助我们脱贫,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脱贫后,我们还要致富,这要靠我们自己,总不能指望他们帮扶我们一辈子,是吧?”这句话出自一位农家妇女,她是彭少年的儿媳刘大芝。
刘大芝说,如今她算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方面她鼓励丈夫积极接受治疗,教育儿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还和公公婆婆一起努力发展鸡鸭养殖,有空时她还在外面打零工。“虽然比较累,但是我觉得好日子有盼头了。”令她欣慰的是,现在丈夫已经基本康复,也可以在工地干轻巧活了。
和刘大芝一样,汪正平的妻子王成芝在家庭脱贫后,也对今后的家庭致富满怀信心。“不能光想着政府来帮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庭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才是最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