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吴刚/文 余述江 徐照亮/图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孙满堂,正是享受天伦之乐、含饴弄孙的年纪,然而家庭的灾难接踵而至:老伴高血压突发,瘫痪在床达21年之久,又患了尿毒症,儿媳妇难以承受生活压力,3年前抛弃一双可爱的儿女悄然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照顾老伴和孙子孙女的重任就落在这个已62岁老人的身上。
她就是金寨县张冲乡张冲村山帽组的汪德仙。
灾难突降
1995年6月,正是大别山区耕种的季节,汪德仙的丈夫许本祥和往年一样赶着牛、扛着犁去犁田。汪德仙在家中做好午饭等着许本祥和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回来。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素菜,但汪德仙还是等着许本祥回来一起吃。眼看太阳都偏西了,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回来,汪德仙怕耽误两个孩子上学,让三个孩子先吃,自己就来到离家三、四里远的田中去叫老伴回来吃饭。
在山岗上,远远就看见家中的老黄牛在田里散放着,却不见许本祥的身影,汪德仙仔细一看,在老黄牛的后侧好像躺着一个人,汪德仙来不及细想,顾不上脱鞋,就往田里跑去,抱起倒在水田里全身泥水的许本祥,连声呼喊丈夫的名字,可是许本祥一点反映也没有,不知道晕过去多久。汪德仙弱小的身躯哪能背得动一米七五的大个子许本祥,她连抱带拖,将许本祥挪到田埂上,跑到山岗上呼喊“救命”,在山上干活的堂弟许本富听到呼喊后,跑来背起许本祥就往十几里远的张冲乡卫生院赶。
经过检查,许本祥高血压伴随脑溢血突发,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否则,他永远也醒不过来。许本祥的命总算保住了,可是半身不遂。
三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里里外外的生活全部都落在汪德仙这个柔弱的女人肩上,这日子还怎么过?
一天下午,给老伴许本祥换完脏衣服和床单后,汪德仙累得坐在门前望着眼前的大山发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汪德仙想想瘫痪在床的许本祥,看着眼前三个可爱的孩子,想到自己倒了许本祥怎么办?三个孩子没有妈怎么活呀?
许本祥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每天给许本祥端饭送水、更换床单、清洗衣服就成了汪德仙的主要任务。白天在山上做活,等她回来来不及喘口气,就要忙着给许本祥清洗身体,更换床单、衣服,累得汪德仙直不起腰来。这日子一过就是21年。
在汪德仙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许本祥也能杵着拐杖下地缓慢走动,孩子们也都慢慢长大,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小儿子娶了媳妇,先后生了一儿一女,再苦再难的生活总算挺了过来,让饱经风霜的汪德仙脸上也渐渐多了一些笑容,这让她打心眼里高兴,干活也更有劲头了。
为爱坚强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4年10月,难以承受生活压力的儿媳妇抛弃一双可爱的儿女,突然离家出走,经多方打听,至今杳无音信。
儿子许基金常年在外打工,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是家里5个人唯一经济来源。二十多年生活磨难让汪德仙变得更加坚强,毅然承担照顾许本祥和抚养一对可爱孙子孙女的任务。
“自己的三个儿女都没上好学,决不能再耽误孙子孙女上学!”汪德仙坚定地说。
家离学校太远,有将近20里的山路,要翻好几座大山,孩子小,走路不放心,就在学校一墙之隔的地方租房陪读,一家5口人租了一间房子,放两张床,做饭和别人共用一间厨房。
生活的艰难本就让汪德仙尝尽了辛酸,没有文化更是让她一筹莫展。孙子孙女每天放学回来的家庭作业让她最头疼,一字不识怎么辅导孙子孙女的家庭作业呢?每天晚上就打着手电筒,到邻居家、到学校找老师请教辅导,陪孩子做完作业回到家已是深夜。
让汪德仙老俩口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孙子孙女十分懂事,学习成绩也较好。
可是,2015年8月7日,杵着拐杖的许本祥突然摔倒,送到金寨县人民医院一检查,又一个晴天霹雳让汪德仙当场傻了眼:右股骨颈骨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许本祥已是64岁,本来就有高血压后遗症,身体条件差,抛开难配肾源不说,昂贵的医疗费用让汪德仙想也不敢想。早已哭干泪水的汪德仙陪伴许本祥在金寨县人民医院和六安市中医院住40多天院,搀扶着老伴回到了张冲。期间,汪德仙学会了换药,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6点给许本祥换3袋腹膜透析液。按照医生的叮嘱,换药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感染,汪德仙就用肥皂水将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洗了又洗,冲了又冲,生怕再有任何闪失。
看着长时间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的老爷爷,正在读三年级的孙女许瑞一放学回来,就拿起语文书,坐在床头念课文给爷爷听,给爷爷讲学校里的开心事,哄爷爷开心。小孙子许银烽学着奶奶的样子给爷爷捶腿捏脚。看着一双乖巧懂事的孙子孙女,病床上的许本祥感到莫大的慰藉,常常泪湿枕巾。
长期的家庭困难、生活压力和过度劳累,也同样使汪德仙患上了高血压,常常感到头晕头痛,力不从心,但她仍然在艰难的生活中负重前行。
当问起汪德仙这么多年是什么支撑她熬过那些苦难的日子时,她说“我如果倒下了,这个家就完了!不管再苦再累,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活着,这才像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