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孝爱之心

  黄圣凤

  中华美德,仁孝先行。一个“孝”子,横竖撇折,非一笔写成。故而世上孝德万千,各有特征。

  家住叶集农贸市场的曹克春对母亲尽孝,特别用心。他护理近乎植物人的母亲,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像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他苦心钻研,设计制作多种康复工具,帮助母亲恢复身体;他照顾母亲细致入微,注意观察和交流,帮助母亲找寻严重丧失的记忆。哪怕终是收效甚微,也丝毫不改一颗拳拳之心。虽七尺男儿,人高马大,却绝不粗枝大叶,他的孝行贴心周到,细如针尖,感人至深。

  故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凌晨四点钟,熟睡中的曹克春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俺大摔了,刚被发现,人已经不行了。曹克春几乎是跌跌撞撞地跑下楼的,开车直奔母亲居住的桥店乡六里村。

  母亲躺在门槛上,半身房里,半身房外,脸部血肉模糊。兄弟们七手八脚把老人送到叶集四方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和脑部CT之后,医生摇摇头:“脑部出血太多,情况非常糟糕,怕是救也没有多大用了。你们还是拉……”

  “不,不不,不……”曹克春一连说了数个“不”,他说:“要救,一定救,全力救!”连夜把母亲转到六安市人民医院,经过几十小时的抢救,总算母亲捡回一条命。可是,母亲接近植物人了。

  为了挽救母亲,曹克春又把母亲转到安医附院、上海华山医院,在治疗一个多月后,才出院回家。

  望着躺在床上的母亲,曾经那么慈祥,总是笑容满面的母亲,如今已是形容枯槁,不省人事。曹克春看在眼里,泪流在心里。他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尽全力与病魔抗争,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希望就决不放弃。

  母亲吞咽功能障碍,吃东西非常困难,很长一段时间是靠静脉滴注供给营养。“只要能吃半碗米汤,比吃啥营养品都强!”这是母亲健康时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曹克春想,哪怕能喂进一点稀粥,也比一瓶一瓶往身体里注水好得多。于是他决定慢慢喂食。喂饭很难,往往进半盏米汤,都得一、二个小时。饭凉了热,热了凉,一次又一次,他毫不烦躁。喂着喂着,曹克春发现越是稀的越是咽不下去,比如水,比如牛奶。曹克春于是改喂软米饭,把鱼、肉熬成汤泡在饭里,把蔬菜切碎拌在饭里。饭喂到嘴里,她只含着,不咀嚼,怎么办?曹克春把勺子在水里烫烫,放自己唇上试,试到有点烫人,又不至于烫伤的温度,往老人家唇上放,她感觉到烫了,嘴一动,就会嚼几下,就这样一点一点去喂。各样水果切碎,轮换着喂,以补充水分,尽量做到水乳平衡,营养全面。

  每天上午,把母亲抱到轮椅上,推上阳台晒太阳。下午按时间抱下楼去医院理疗。每三个小时给母亲全身按摩一次,夜间也是三小时一次,一日也不懈怠。

  有一次理疗回来,抱母亲上楼,因为长时间休息不好,又赶上拉肚子,上到最后一个台阶,曹克春腿一软,没跨上去。身体失去重心,眼看要摔倒,如果这时候他松开一只手,支撑一下,就可以平衡身体。可是,他硬生生用两肘着地,怀里稳稳抱着母亲。疼痛难忍,等到终于爬起来,双肘已是血肉模糊。他竟笑了:“天可怜见,没伤我骨头,我能继续伺候俺大”他把自己包扎好,没有对任何人说。自此,他开始暗暗琢磨自制康复工具。

  平时不大上网的他,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有时,他自嘲地说;“要是早先这么用功,研究生都考上了!”曹克春以小学毕业的文化功底,揣摩制造康复工具,他要设计出一套属于母亲一个人的器材。

  一、制作腿部滑轮

  母亲的腿使不上劲,抬不起来,不能自如地伸缩。曹克春用算盘倒扣在一块平整的大木板上,算盘两边适当距离卡上凸起的边,让算盘可以在一个既定的位置上下滑动。这个装置放在母亲身下,把脚搭在自由滑动的盘面,给母亲拉伸腿脚的时候,按一按膝部关节,稍稍一点动力,她的腿脚就能够上下伸缩了,方便多了。

  二、制作站板

  曹克春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理疗科,给母亲使用过一种理疗站板,电动的,用来防治因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筋脉萎缩。他就在家制作了一个,不通电,人工的。他在一块长板上钉上几道帆布带,使之牢固,母亲躺在上面,把她脚部、腿部、腰部分别固定在木板上,再把木板立起来。他还在木板对面的墙上装上一面大镜子,让母亲能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这采用的是医学上的心理暗示,让病人看到自己站起来,病人可能会凝望,可能会对着镜子动一动身体,也或许有唤起某种意识的可能性。

  三、制作成人学步车

  母亲再好一点的时候,曹克春又在揣摩怎么样能让母亲练习迈步。从幼儿学步车得到启示,他设计了一款成人学步车。这个学步车高90公分,下围直径约一米,上围直径约70公分,非常稳当,能保障人坐上去安全。

  让母亲坐于凳子,凳子上放特制有带子的坐垫。学步车自上而下把母亲套在中间,车上的配带与坐垫的带子扣好,腰上系上保险绳。把屁股下凳子一抽,母亲就平稳地坐在学步车里了。孩子们高喊“抬腿,走,走呀!”母亲的脚尖稍稍一点地,学步车就带着母亲滑动了位置。

  看到两年来未曾行走的母亲,脚软弱无力的脚摸索着,在房间里自己滑动的时候,曹克春激动得热泪盈眶。每天抱上抱下,洗头擦身,洗屎洗尿,无论怎样臭,怎样累,怎样苦,曹克春都不皱一下眉,而当看到母亲终于能够凭自己的力量移动半步,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竟然孩子一样,眼泪哗哗流淌。

  现在,他心心念念想的没有其它,就是怎么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让母亲少受一点罪,怎么能让母亲更好地恢复。

  可是母亲的智力,还不如一个三岁的孩子。曹克春就给她当孩子一样教,他一边忙着给母亲擦脸擦身,换屎片尿片,一边不住地跟母亲唠叨:

  “俺大,你叫什么名字?”

  “孙……承英。”

  “你姐姐,叫什么名字?”

  “孙承珍。”

  “那我呢,我叫什么呀?

  “你……唔……俺外甥……”

  “什么你外甥呀……大,我是连喜,是你儿子!

  “唔……儿子……”

  母亲的记忆似乎被清空,最亲爱的孩子都认不得了,她只记得自己和姐姐的名字。母亲幼年失去双亲,由姐姐抚养长大,她对姐姐的感情是女儿对娘的感情,可惜姐姐三十年前就去世了。母亲记忆的屏幕上,只残存着对姐姐的少许印象,其它都清零了。

  “俺大,您听听,这是什么歌?”曹克春把母亲过去爱听的歌曲,下载到手机里,希望唤醒某些记忆;

  “俺大,开心果在腿上,您自己拿!”曹克春把开心果掰一掰,半开半连,让母亲自己剥,以增加手指的活动量;

  “俺大,头发乱了,老太太不漂亮,自己梳梳吧!”曹克春把小木梳交给母亲,不住地提醒:“高一点,手再抬高一点呐!梳前面……梳后面……梳两边……”

  曹克春就这样每天跟母亲说话,教母亲活动身体。他设想有一天,母亲突然醒过来,突然喊他的名字。

  尽管曹克春知道,目前老人家估计很难恢复,但是他心里总是有不灭的希望:“万一有奇迹发生呢?”他虔诚地向周围人们问计,希望得到更得力的法子,科学的方子,民间的方子,他都愿意去尝试。

  对母亲尽孝,像做功课一样,那么用功,那么努力,全力以赴,孜孜以求!曹克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孝心男儿令人敬佩的大美德行。

  最近曹克春又喜添孙子,他决心伺候好母亲,带好孙子,不图大富大贵,只图全家和乐,老幼平安。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革面临“提档升级”⊙测嗅觉助诊断老年痴症⊙小婴儿用电热毯易脱水⊙冬季保养有七宜⊙中国器官捐献登记新增支付宝渠道登记只需10秒⊙男孩常久坐阅读能力差⊙孝老爱亲好家风⊙拳拳孝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