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科 许炳瑜
陈国桢是新安镇的退休老干部,他的老伴患帕金森氏病已21年,生活不能自理,陈国桢始终如一地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从无一声怨言,在家乡传为佳话。21年来,老伴的病情较为稳定,精神一直乐观如常。医生说:这是世界性疑难病的奇迹!老伴说:遇到他,是我一生的福份!
陈国桢对老伴的不舍不弃是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21年来,他把陪伴作为无声无息的爱,使老伴每天24小时都有亲人在身边,因而生活上有依靠,精神上有依托。为此,他不得不放弃他曾热爱并有所建树的一些社会活动,如关心下一代和老年学校工作等,也放弃了许多爱好;失去许多外出旅游的机会,更推掉了诸多亲朋好友的相欢相聚……然而,他无怨无悔,他把对老伴的搀扶行走锻炼作为自己的同步健身活动;他把老伴的每一声哼吟视作对自己的病痛折磨。夜间,他要接受老伴十几次的起床和翻身磨炼,长期的睡眠不足和劳累导致他得了高血压,并做了双眼白内障手术,然而他都从无怨言。为了克服老伴的自卑和抑郁情绪,他力求在精神上对其启发和关爱。金婚纪念日,老伴认为自己面目呆滞,不愿照相,他就劝导说:“这是回忆和怀念。你看我不也是老树皮脸一张吗?何以丑俊来评说!”老伴就欣然同意了,现在每当她看到床头柜上放置的纪念照,总是笑眯眯的,有时竟提议等到钻石婚时还照一张,可见心态完全变好了。
为了适当改变一下封闭状况的生活环境,陈国桢就安排子女们利用假日伴她去邻近的景区景点,搀扶她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哪怕几十分钟,也是好的。根据老伴喜欢地方戏的爱好,家里特备了看戏机,现在居然看戏成瘾了。他还把微信上的搞笑视频给她看,让她从中取乐。把亲友们的信息经常传递给她,使她亲情难忘,友情难放。尽管老伴失去了对生活的支配能力,家里的重大事情安排和收支情况,他也有意征求老伴意见,以示尊重。老伴的衣着穿戴,他也会经常对其更新,做到不脏、不旧、不俗,让老伴感到没有被人厌弃。为了使老伴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他苦心学习了解有关病理、药理知识。二十年来,未错时错量服过一次药,未发生过一次药食禁忌。
老陈家原是个十二口人的大家庭: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一个孙子,两个孙女,还有一个84岁的孤身长兄。由于住宅所限,现已分居在城区四处。虽然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但家里三位老人都得到了悉心照顾。兄弟妯娌和睦相处,主动承担孝老义务。大儿子陈浩然虽然工作繁忙,每天下班后总要前往独居大伯那里,查看生活和安全状况,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大儿媳王敏每个公休日都会给大伯全面清理一次卫生,平时还要照料已患痴呆症的母亲。
三儿媳李玉珊和二儿媳吴绪荣对婆母的照料更是细致入微,数十年如一日。因为婆母满口无牙,吞咽困难,每餐就多方配料,精中求细,力求让婆母获得充分营养,并做到汤不烫口,食不挂嗓。一日多餐,耐心喂食。有时一顿饭要喂个把小时,饭菜凉了还要几次加热,她们自己却常常冷饭凉菜下肚。婆母流涎严重,还经常大小便失禁,衣物要常洗常换,但她们从无怨言。三个儿子也似女儿一般,对母亲的脏衣脏物,总是主动承担清理保洁工作。看到父亲夜间照料母亲很辛苦,就隔三岔五地替换父亲做夜间照料。孙辈们一遇假日,总要前来看望奶奶,并主动帮助护理。子女们的孝道源于老父亲的潜移默化,父亲为他们作了家庭表率,形成了老陈家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