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艳艳
上班的路上,经过沿河边的柏油路,修建时间并不长,路况相对较好,本来不会造成太多的困扰,但每次上下班高峰期,总有加塞的车辆,一辆加塞,后面就会跟着另一辆,于是一条车龙变成了两条、三条,导致了对面车辆无法行驶,以至于整个道路通行不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汽车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我们已经进入名副其实的汽车社会。如何通过执法来引导形成良好的汽车文化和交通文明,成为考验相关部门管理水平的一道难题。虽然开展道路交通乱象集中整治几乎年年都有,平时在道路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交警执勤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确实有所改善,但驾驶员的不文明驾驶习惯,三轮车、电动车的任意随性,行人对交通信号灯的无视,无不显示着从汽车社会到交通文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治理交通陋习,推动文明出行,不是一蹴而就,但笔者认为,如果人人心中有法规、有文明,出行安全才会加上一把保险锁。事实上,对交通不文明行为,无论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驾驶人,都颇为不满,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正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只要在日常出行中,大家从我做起,多些“换位思考”,多从我们生活的环境考虑,努力做守规矩、讲文明的交通参与者,就能共建人人受益的文明和谐的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