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为青年打造红色精神家园

  (上接一版)

  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六安市的另一张重要名片。安徽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提出,要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抓好红色旅游,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融合,提炼红色精神、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亮点,推进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将金寨县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努力推动六安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使红色文化催生更多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在六安,无论是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是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都地处城区中心,既是革命烈士的纪念地,也是市民休闲的广场,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忘缅怀革命先辈。特别是前来游玩的青少年,可以耳濡目染革命历史与红色故事,在寓教于乐中传承红色基因。

  霍山县南岳山麓的红源广场,矗立着一尊4米高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主人公为革命烈士舒传贤。1929年11月,他领导发动“六霍暴动”,是当时安徽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团组织的领导者。

  作为舒传贤的第五代后人,青年企业家舒晓明每次路经此处,都会在烈士脚下驻足沉思片刻。“舒传贤是我爷爷的爷爷,那边英烈墙上还有一位舒圣保烈士也是我的先辈。”他自豪地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如今,这位革命后人同样为当地所熟知。在外人眼中,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企业家是对自己特别“抠”的人,用的是过时的手机,平时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可是做起公益来比谁都大方:一口气为30名儿童购买了羽绒服;一下子为29名孩子垫付了生活费。舒晓明还牵头成立了当地首家公益组织“豆芽社”,长年开展捐助帮扶活动,已为霍山、金寨、舒城等地贫困学子捐款40万元以上,仅舒晓明个人捐款就超过30万元。

  “尽自己最大力量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这算是我们舒家代代相传的家训吧。”舒晓明希望,让更多人记住革命先辈们为今天所付出的牺牲,“让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能够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建设红色家园

  好不容易从大别山走出去的贫苦孩子童维新,在22岁这年作出了一个让亲朋有些意外的决定——重返大别山。

  童维新的家在金寨县果子园乡,父母均有生理障碍,在亲戚、邻居的接济扶助下得以勉强度日。初中毕业后,他前往江苏打工,从基层做起,后来成为一家外企的高管,年薪数十万元。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父老乡亲还在过苦日子,我更希望能带动他们致富。”童维新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成立了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山泉黑鸡”。

  当年在上海召开的农交会上,“山泉黑鸡”一炮打响,一只鸡卖到了500元,第二天就接到了8万元的订单。不过,从上海回来,童维新开始反思,如何帮助老乡把山里的“宝贝”卖到大城市,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为此,他联系当地的回乡大学生成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帮扶下,合作社逐渐发展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解决近2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村及邻近乡(镇)近1500家农户发展生态黑鸡养殖,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

  童维新本人也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六安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创业组冠军,现在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青年加入到公司的创业平台中来。

  为了引导青年助力脱贫攻坚,实施“创青春行动”,六安为创业青年争取红色基金,落实对接皖北地区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大学生村官创业兴皖富民工程等扶持项目;动员各类志愿者参与扶贫识别、扶贫调研、助教调研、助教支医、创业引领等扶贫活动。此外,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梦想小镇项目,完善六安青年创业园建设,为青年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安徽六安为青年打造红色精神家园⊙便民资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