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知识问答(三)

  一、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政府非税收入如何实行分类规范管理?

  答:一是从严审批管理收费基金,合理控制收费基金规模;二是完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政策,防止国有资源(资产)收入流失;三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维护国有资本权益;四是加强彩票公益金管理,提高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五是规范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三、有的单位认为本单位所取得的收费和罚款应有一定的支配权。这种认识对吗?

  答: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单位不管是收费还是罚款,都是凭借政府赋予的权力或者履行政府的职责,向社会收取的。单位的工作实际上是代行政府职能,就是政府的具体行为。由此取得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都是政府的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立项审批权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中央和省两级审批制度。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级政府)及其财政、计划(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管理收费项目。除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外,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省级以下(包括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均无权审批收费项目。

  五、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其他组织机构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等经济活动时开具的凭证。

  下列行为,可以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1.行政事业单位暂收款项。由行政事业单位暂时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退还原付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押金、定金、保证金及其他暂时收取的各种款项等。

  2.行政事业单位代收款项。由行政事业单位代为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付给其他收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代收教材费、体检费、水电费、供暖费、电话费等。

  3.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其他资金往来且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

  4.财政部门认定的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其他资金往来行为。

  六、什么是政府非税收入稽查?稽查的范围和特点有哪些?

  答:政府非税收入稽查是指财政等监督机关和组织以国家现行政府非税收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对执收执罚单位(含代征代收单位,下同)和个人的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的审核和监督活动。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非税收入资金是财政性资金,非税收入稽查是财政监督的延伸,所以非税收入稽查的范围从广义上讲,它与财政监督基本上是一致的。

  非税收入稽查的范围具体指法律、法规规定的政府非税收入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它财政性资金。

  非税收入稽查是针对非税收入过程的监督体系。它具有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稽查对象点多面广、检查程序规范等特点。

  七、《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对企业和个人有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的行为如何处理?

  答: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税收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

  八、《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对单位和个人违反财政收入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如何处理?

  答:销毁非法印制的票据,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属于税收收入票据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

  九、《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对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擅自改变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的行为如何处理?

  答: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图片新闻⊙我省推行中职学校互认学分制⊙父爱如山⊙图片新闻⊙非税收入知识问答(三)⊙全市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视导⊙霍邱: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培训⊙皖西中学:杜绝校园暴力 创建文明校园⊙山村孩子的“运动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