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财政局
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决定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财政厅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建设、土地整治、产业富民、环境整治、农民素质、管理服务”六大提升工程,千方百计落实财政预算资金,有效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努力构建财政资金安排科学、使用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的管理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初步实现了兴业美村富民。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上榜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霍山县漫水河镇南庄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裕安区独山镇上榜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等等。
做好“四篇文章” 强化财力服务保障
做好专项资金落实文章。市、县区及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按照相关原则,为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了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特别是在财政保障方面,市、县区财政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自2013年起,每年市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每个县区财政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2013-2016年,财政预算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06241.3万元(其中市级21000万元,县级42478万元),重点用于全市74个美丽乡镇、334个美丽中心村建设工作。金寨县2016年被列入整县推进试点县后,县财政当年安排专项资金3863万元,较前三个年度总和增加663万元。
做好涉农资金整合文章。各县区主动会同相关涉农部门,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整合联席会议机制,按照相关原则,共计整合农委、扶贫、林业、水利等部门各类涉农资金19.34亿元,做大财政综合支持“蛋糕”。一是注重预算源头整合。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责任主体的前提下,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归并编制,从源头上加强管理,集中财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二是集中部门资金整合。对分散在各部门的各类资金,集中整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三是推进重大专项整合。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项目对接,建立重大项目相互通报和信息共享体系,对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扶贫连片开发等专项资金进行有机整合。
做好社会资金引导文章。加大舆论宣传和支持招商引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资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在外经商大户和成功人士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导信贷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多种方式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累计挖掘撬动各类社会资金7亿多元。部分县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酵母”效应,根据每个中心村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建成一批特色产业村和特色产业园,通过财政资金示范引导,全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产业发展格局。
做好财政资金监管文章。县区财政部门始终注重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制度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突出“四个坚持” 健全资金投向机制
坚持重点突出科学化。财政重点支持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以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等“三线三边”以及“一谷一带”美丽乡村建设,率先打造好窗口区域,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带动的格局。统筹协调中心村建设、环境整治和兴业富民等建设内容,科学制定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方案,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工程”协调发展。
坚持资金安排精准化。按照省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心村规划建设、市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的要求,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统筹分配省、市预拨下达的专项资金和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精准安排到每个村。在资金使用上,按照公共财政要求,明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和环节,主要对社会性、公共性和公益性项目给予支持。
坚持市县联动一体化。建立月报制度。各县区每月编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进度,实时掌握美丽乡村建设财政资金进度情况。实行联席会制度。财政部门认真履行好牵头责任,组织召开联席会,搭建涉农资金整合平台,以项目为重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强化督查考核制度。不定期对资金落实、整合和监管等相关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健全管理制度。市县区先后印发和修订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了乡镇报账制管理办法。推动工作会商机制。构建部门会商、内部协作、系统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
坚持建后管护长效化。各县区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建后管护。金寨县率先出台了美丽乡村中心村庄长效管护意见,每年从县本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5%用于中心村管护考核奖补。霍山县从2014年开始对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进行考核,实行财政以奖代补制度。根据中心村人口规模、建设规模等系数,每年分别安排管护资金2—3万,目前已累计拨付管护资金149万元。
注重“四个结合”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与“一谷一带”建设相结合。霍邱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列入县重点工程建设计划。金寨县、霍山县和裕安区重点围绕山、水、茶、斛四大特色资源,以茶谷小镇、小站、小院“三小”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山水谷、茶斛谷、休养谷、健康谷”,扮靓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家园。
与重点交通工程相结合。以大别山扶贫旅游快速通道、S318牛角冲至黑石渡段改建工程(南通道)、S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工程(G346)、G105改造提升工程、六毛路九十里山水画廊、S351六舒路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为脉络,以县乡道路和村村通为补充,构建纵横交叉、循环贯通的大交通网络,连通各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形成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美丽图景。
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县区以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等为节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培育发展乡村客栈、农家乐、民宿等“微宾馆”,延伸产业链,建成旅游精品村、专业村和示范村,实现每个中心村至少有1-2个特色产业的格局,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脱贫攻坚大局相结合。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制定精准扶贫计划,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商加盟、互助资金、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等多途并举,为贫困家庭搭建了快速脱贫通道,实现美丽乡村与小康同行。